第139章 重逢(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後數日,各軍相繼離去,全績將心思放在政務處理上。
湖州是京畿之府,與太湖一道是臨安的北屏,有輔京之稱,且大宋南渡,大數手工業者、匠人、商賈聚居此地,宋朝皇帝也喜歡把親眷分賞在湖州,一便路程,二好監管。
一日,湖州府衙。
全績坐高堂,下列胡成、杜杲、餘玠、劉整等一眾文武。
“諸位,湖州新定,朝廷還未委派知州,暫由績主理事務,績入湖州雖已半載,但極少過問政事,濟民施粥也是打著鋪張浪費的旗子,而今需靜下心來,謀些實事。”
“通判,州府各類卷宗下官已在加緊整理,三日內必送至案前。”通判通常是以低階職官行監察高階事,充為皇帝耳目,而全績的職官遠高於在場眾人,做個知州都綽綽有餘。
“好,杜將軍,忠義軍近日情況如何?”全績這一段時間雖然在惡補兵法,但依舊是懵懂狀態,不敢隨意發號施令,故而把軍務託給了職銜最高的杜杲。
“軍中日常訓練無礙,各將也表臣服,但若想真正掌管此軍尚需些時日,不可操之過急,另外楊妙真之事,還需全帥親自出馬。”無論是杜杲,還是餘玠、劉整都知道擺平忠義軍的關鍵在於楊妙真,而楊妙真只願與全績交涉,對於其他將領愛搭不理,杜杲即便有心,也說不上話。
“嗯,此人本將會處置。”
全帥二字對現在的全績來說過於沉重了,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但趙昀可沒想過此事,還在不斷的給全績身上新增重任,若非全績上奏的早,這湖州知州恐怕已經落在了他的身上:“行了,今日便到這兒吧,爾等回去各司其職,莫要懈怠。”
“是,全帥通判)。”
兩日後,汪沁和吳潛抵達烏程,全績親自在城門處迎接,引二人入了州府內堂。
初落座,汪沁為吳潛、全績斟茶,順便介紹吳潛:“夫君,這位是世叔吳潛,寧國宣城人。”
全績聞言立即起身向吳潛行禮:“績拜見世叔,拙荊這幾月在吳家添麻煩。”
“全通判不必多禮,汪老知府與家父是官場至交,當年家父落寞,多賴汪世叔接濟,如今的舉手之勞難還汪世叔萬分之一的恩情。”
昔年,吳柔勝受慶元黨案的牽連被貶,生活貧苦,汪綱贈銀以周全吳家,兩家自此結下深厚的友誼,吳柔勝後來被啟用,家境逐漸向好,也會時常送一些書籍給汪綱,來往更加密切。
“吳世叔請用茶。”全績之所以如此恭敬,可不只是兩傢俬交,更是對吳潛這為未來的名相。
“全通判……”
“世叔見外了,喚某冶功便可。”
“冶功這次立了大功呀,只可惜你做錯了一件事。”吳潛對全績的功勳一帶而過,只願談其過失。
“請世叔指教,績洗耳恭聽。”全績面無異色,恭身靜立。
吳潛見狀微微點頭:“看來你不是因為傲慢而生一時氣憤,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對嗎?”
全績已經聽懂了吳潛在說什麼,聽其質疑的口氣很明顯吳潛就是趙葵口中的名士清流,繼全績道:“世叔近年為吳公守孝,有許多事尚不知曉吧,世叔可知當今官家的生母姓什麼?”
“自是姓……”吳潛說到此處立即停頓,雙目微張,心中恍然大悟,有了這層關係,全績所做的一切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