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汪沁,自正月汪沁出湖州報信,之後便旅居在汪綱友人家中,近日全績來信,汪沁即知會主家急於返程。

時見寧國府宣城,長安鄉。

鄉里東南有一書香門第,戶所寬廣,房屋儼然,成家門學舍之勢。

內院東廂中,汪沁正在收拾衣物,她與全績新婚便別,爾來半年,自是思夫心切。

半刻左右,房外傳來了敲門聲。

“何人?”

“是我。”

房門初開,房外站著二人。

為首者,三十五六年紀,身材稍矮,著白衫孝服,神態穩建,雙目威嚴。

次者,三十年紀,體態修美,也著孝服,雙目如炬,聰佳敏仁,單手負背,如那書舍先生。

“沁兒見過兩位世叔。”汪沁向二人施了一禮。

“東西可收拾好了?”

吳淵,字道父,江寧溧水人,吳柔勝三子,嘉定七年進士,初為縣主簿,後遷朝官,在樞密院行走,因父喪在家中守孝。

“一切都準備妥當了,今日便可啟程。”吳柔勝與汪綱同受丞相趙汝愚讚賞,二者有袍澤之誼,故而汪沁住在吳家順理成章。

吳淵微微點頭,看了一眼身旁之人,此人即開口:“那就由某送你回湖州吧。”

吳潛,字毅夫,原籍宣城,生於清德,是吳柔勝的幼子,嘉定十年舉進士頭名狀元,授承事郎、籤鎮江軍節度判官,而今也在家中為父守孝。

“不必勞煩世叔了,沁兒自歸即可。”汪沁很不喜歡這種規規矩矩的生活環境,留在吳家只是權益之計。

“汪世叔既然將你託付在吳家,某就要保你周全,此事無需多議。”吳淵從小不苟言笑,一說話威儀自顯。

“是,世叔。”汪沁不敢再多言。

“聽聞李全伏誅,全績是首功要臣,朝廷給了他一個什麼職位?”吳潛說話間有些唏噓,他在全績的年紀還在埋頭苦讀,而人家已經建了奇功。

“夫君未言,只是盼歸。”汪沁滿臉幸福的答道。

“也罷,一見便知。”……

五月末,朝廷旨意達湖州,宣旨內侍直走州府衙門,史嵩之、趙葵、全績領一眾武將接旨。

史嵩之先得提名,正八品職銜,行一軍知軍,又兼參議官,可謂榮寵至極。

史嵩之自是一臉喜悅,有了這個臺階,京湖制置司內何人敢和他叫板。

“京湖將領賞賜如下:孟珙為忠翊郎、京西第五副將、忠順軍統帥,江海……”

洋洋灑灑半個時辰,劉整一直在仔細聆聽,但卻未聞已名,神情失落至極。

而後為兩淮武員,趙葵同是正八品,領知州銜,朝廷有意將其培養成兩淮帥臣,與史嵩之齊頭並進。

“淮東、淮西將領賞賜如下:呂文德為陪戎校尉,寶應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