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作話,全績領著夏氏姐弟尋了一食攤,點了些吃食。

當熱騰騰擺在夏氏姐弟面前時,夏石兒剛才期待的表情變得有些生怯,暗自拉住夏玉,久久不見動筷。

“為何不吃?”全績持筷問道。

“你為何對我們這般好?”夏石兒帶著弟弟來到光化軍,其間路遇者不在少數,全憑小姑娘的警覺與堅毅。

“我們都期許這天下的好人要多些,不是嗎?莫怕,快些吃吧。”全績從方才的行敲側擊中得知夏氏姐弟的父母是死在一次金朝的徵兵事件中,金人大量啟用歸正者充軍,鄧州民生已陷水火,從側面也能看出金人真到了山窮水盡之境。

“只你方才在問,那你叫什麼?哪裡人?”夏石兒抿了一口麵湯問道。

“你這小丫頭怎這麼多的心思?某叫全績,紹興會稽人。”全績隨口回應。

“你是來做官的吧?”夏石兒看了一眼全績的穿著說道。

“咦?你是怎麼知道的?”

“阿爹說道,能走千里的人要麼是逃難,要麼是做官。”

“是啊,你爹說的有道理。”此刻全績的表情有些唏噓,夏石兒說者無心,全績聽者有意,若是當官的有作為,何至於讓百姓逃難。

“你怎麼了?看起來好像很不高興?”夏石兒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全績不付這頓飯錢。

“哎,想起了些事情,與你無關,吃完咱回家吧。”

“好。”

翌日,全績給夏石兒交待好家中事宜,照常去衙門處理公務。

一個時辰後,見主簿院。

全績處理完手頭小案,派人去喚文小小前來議事。

“主簿,您找我?”文小小一入門便輕車熟路的為全績續上茶水。

“文押司,某且問你一事,這光化縣、鄉、裡無人贍養撫育的老弱孤小人數可多?”全績今日出門時格外關注了街上的情景,的確看見不少衣服破爛,乞食求米的老幼,心中萌生了一些想法。

“這……某沒有仔細翻閱過戶籍,不知其中情形,要不某去找主管戶冊的貼司來,主簿細問他?”文小小不知全績為何問起此事,這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以內。

“貼司以後可以慢慢問,就以你是老光化人的身份來看:人是多是少?”

“嘶!如此一看的確有不少人,自嘉定十年始,大宋與金人因歲幣而戰,光化軍又是京湖的門戶,自家兵遺子、南逃客、棄孤以及乞討兒在光化城屢見不鮮。”文小小至今還記得當年的情形,那時光化城中人人吆喝金兵要打過來了,嚇得他都嫌棄收拾家當向南逃亡,幸虧有趙氏、孟氏父子、扈再興等一眾將領強硬反抗,擊退的金兵,這才振奮了光化的人心。

“那你且派上幾個衙卒,去城中細細走訪一番,查一查大概人數。”

“是,主簿。”文小小一臉愁苦的應了一聲,全績這一句話要讓不少人跑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