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秋苗(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日後,西門裡公祠。
今日小樓熱鬧,鄉書手、七位保長、甲頭齊聚。
“五郎啊,溪橋修的如何了?”全福與全績相鄰而坐,隨口攀談。
“昨日已經修完了。”全績今日晌午才起身,精神頗佳。
“五郎為鄉里做了一件善事啊。”全福恭維了一句。
“力所能及,當做盡心。”全績擺手自謙。
“都停了!”全有德高聲制止眾人,從懷中取出一文書:“今年的秋苗下來了,除了正稅之外,還有諸多雜稅,爾等看要如何徵收?”
高宗南渡以來兩浙的賦稅居天下之首,紹興府又是陪都,其間稅務更是冗雜,總制、月樁、版帳、耗米、折帛、和預買、科配、和糴沒有一樣落下的。
“二哥,要不還是老規矩,甲頭催稅,保長隨行。”徐林想得那折帛的好處,但收稅是最得罪人的活計,總要有一個背罵名的,全績這甲頭正合適。
“不妥,全五才當了幾日甲頭,他又沒收過秋苗,怎會懂其中的規矩?若諸位要用舊法子的話,也該學一學當初徐七剛任甲頭的方法:保長催稅,甲頭隨行。”全福說了一句公道話,當然也有攀附全有德的意願。
“十六說的對,本就應該這麼做。”全氏另外兩位保長也相繼表態。
“好,那就這麼決定吧,十日之內務必妥當,以免縣中追責,落了損失。”全有德沒有再詢問徐林四人,直接做了決定,全績修橋好不容易攢了點名聲,全有德不能讓五郎的美名壞在這秋苗上。
午後,全福領著全績四人從村南開始收秋稅,一路上全福也將秋苗的稅種說予全績,全績聽的十分仔細,時而還要反問幾句。
“五郎啊,秋苗聽上去繁瑣,實際交起來就簡單了,全當是一種稅賦。”全福推開自家院門,向房中喊了一聲,一婦人提著一貫錢出門交給全績。
全績接錢點頭,他大致也聽明白了,收秋苗不是看朝廷要什麼,而是看百姓有什麼,秉持的原則就是向上有個交代,向下餓不死人,中間人靠折帛差價撈些油水。
繼,五人又去了鄰院,這打頭幾家都是殷實戶,交的全是銅錢,但再往後走就五花八門了,穀物、竹編、粗帛、活禽皆可為稅。
半個時辰後,全福站在土矮牆前皺眉道:“五郎啊,這幾家都是破落戶,待會入門不多強求,有則取,無則某來補。”
“好。十六叔做主便可。”全績對全福的慷慨心生不屑,他所說的補秋苗可不是自掏錢財,而是減少一份得利去湊補,說來說去還是他所轄戶民的稅財。
傍晚時分,全福一保戶民的秋苗全部收完,全績四人將這些財物送到全福家中,一一做了清點,而後離去。
這些財物從現在起歸全福所有,無論他想什麼辦法,只要在十天後湊足給縣府交納的秋苗錢便可。
天暗,全績返家,全有德坐在樹下竹椅處,高喊劉翠為全績準備飯食。
“五郎,今日可還順利?”全有德現在看五子是越看越喜愛,有公心,知上進,與人善,能吃苦這都是全績近期來展現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