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五章 藏富(第2/2頁)
章節報錯
原本還以為這就是跟朝會上說的沒什麼區別,但看完這一頁之後,李承光卻發現自己錯了。
上面不僅只是列出了資料的對比,同時還帶上了一些分析,雖然具體的分析不會只像這上面說的那麼簡單,但對於李承光來說,同樣是一筆鉅額的財富。
這也讓他更加深徹的認識到,發展經濟的主要方法,就是修路,佈局工業,讓商品價格下降,保證工作崗位持續增長,使更多百姓有地方去賺錢,然後購買力自然也就增加了,購買的多了,雖然價格降低了,但龐大的數量足以抵消,甚至超越這些收入,於是,國家的經濟自然也就好了起來。
這份說明很簡略,但卻給李承光提供了一個詳細的思路,雖然以前他也問過馬周這些問題,馬周也跟他解釋過,但當年太小,對這些問題也只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沒有真正的掌握。
李承光緊接著翻到了第二頁……
“父皇,這……”李承光瞬間瞪大了眼睛,本土鑄幣二百多萬貫,這個數字沒有出錯,但是後面的……
李承光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道:“父皇,這上面是不是寫錯了?”
“沒有寫錯,繼續看下去!”李元吉淡定的搖了搖頭,說道。
李承光強行壓制著內心的震驚,按照這份資料上寫的,海東諸省的鑄幣,根本不是之前公佈的三百萬貫,而是接近七百萬貫,足足翻了一倍有餘。而朝鮮諸省的鑄幣也不是一百萬貫出頭,而是逼近三百萬貫,僅僅只是兩個新納入的海外地區,一年之內就差不多為大唐提供了一千萬貫的資金。
而這一千萬貫,算上稅收,算上本土鑄幣,大唐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夠得到這麼多的收入。
如果這還不算震驚的話,那麼下面的內容就足夠震驚的李承光講不出話了。
戶部準備在海東,朝鮮諸省建立數座冶煉工廠,用於對金銀礦石的第一次冶煉,保證可以同等時間內將更多的金銀運回本土。
特別是海東諸省,目前已知的金礦銀礦,開採率甚至不足一成,戶部打算組織當地土著進行高強度的採礦工作,以確保可以再短時間內提供更多的礦石。
說白了,這就是剝削,還有些內容在這上面並沒有列舉出來,比如說海東諸省的女人,大多數都被送到了別的地方,或者嫁給了漢人當小妾,戶部只不過是配合著這一政策,在得到利益的同時,儘可能的把海東諸省的土著給玩死而已。
因為計劃才剛剛提出來,需要時間來完成,所以預計明年兩地大約能夠提供至少一千二百萬貫左右,從第三年開始,每年至少能提供兩千萬貫。
兩千萬貫的金子有多重?一兩等於一貫,十兩等於一斤,只需要二百萬斤的金子,或者一百萬斤的銀子就可以了,這個對於整個海東來說,並不難。
李承光有些搞不明白,既然朝廷有這麼多錢,又為什麼要隱瞞這一數字?特別是在他看到後面的盈餘方面又跟皇甫無逸說的數字完全對上以後,就更加鬱悶了。
這些錢明明就在國庫內,而且也花了出去,這麼做又是為了什麼?
藏富?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必要這麼做嗎?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