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朝會圓圓滿滿的結束了,總結了過去的一年,展望了未來的一年,這是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大臣們欣喜滿滿的回家過年去了,留下苦逼的值班官員望眼欲穿。

李元吉也領著李承光緩緩的離開了大殿,不過卻沒有去後宮,也沒有去東宮,而是直接將其領入了自己的書房內。

宋忠早就接到了李元吉的指示,進入書房之後,直接走向一堆資料面前,從中抽出了一份,直接擺在了李承光的面前。

“看看吧!”李元吉臉上帶著微微的笑容。

帶著疑惑,李承光開啟了這份並沒有任何明顯標註的資料。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所有的資料都有一個特點,翻開之後的第一頁,永遠都是序章,接著是目錄。

序章可不是後世那種隨隨便便寫上一段話就可以的,所謂的序章,就是對這份資料的總結,讓人看完這篇序章以後,能夠準確的瞭解到這本書內大致寫了些什麼。

目錄就不用多解釋了,但凡是個正常人都能看明白。

此刻李承光手中拿著的這份資料,並不算是什麼機密,因為在剛才的朝會上已經公佈了具體的數字,雖然每一個專案到底投入了多少錢,每一貫錢的收入到底來自於哪裡,這些關鍵點並沒有說明。

但是也並不需要去說明,正旦朝會不需要去解釋這些,只需要將總數說出來就可以了。

看著手中這份財政資料,李承光有些走神了,暗暗想到這裡面莫不是還有什麼隱秘的事情?

接下來是目錄,目錄僅有三個大章,收入,支出,盈餘。

每一個大章下面又劃分了不同數量的小章,但這些小章也並不是最詳細的,分別為稅收,本土鑄幣,海外鑄幣,其他收入。

支出則是分為軍費,官員俸祿支出,基建支出三個小章。

盈餘則沒有小章,就是一個孤零零的大章列在那裡。

這是一個比朝會上說的稍微詳細一點,但卻依舊很粗糙的賬目。

李承光有些好奇,父皇為什麼會給自己看這些東西。

不過好奇歸好奇,在親眼看完這份資料上的內容之前,李承光可不會傻乎乎的去質疑什麼。

然後翻開第一頁,上面寫著的赫然正是今年的稅收,與皇甫無逸所說的基本一樣,全年稅收二百四十四萬三千六百貫,比上一年度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九點多,不到百分之二十,大約就是四十多萬左右。

上一年度比上上一年度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七左右,連續三年增幅在百分之十五以上,且每年都以兩個百分點的速度在增長。

後面是一些分析,預計明年增幅可能會在百分之二十一至二十三之間,考慮到南北鐵路中線有一部分即將通車,商品及人員流動性近一步得到了加強,且工業佈局越來越多,大量的商品使得貨物價格被迫下降,百姓購買力增加,所以能夠有效的刺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