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元十一年悄然無息間已經來到了尾聲,這一年之中,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而整個大唐的目光,也第一次的從北方轉換到了南方。

這在以往,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李承光在安南待了四個月的時間,將整個安南官場掀了個天翻地覆,一片哀嚎。

但是民間百姓卻對於李承光的風評很好,沒人希望貪官滿天飛,沒人希望這些人可以在這裡肆無忌憚的去搜刮民脂民膏。

安南的生活,也在一點點的發生著改變。

水泥路開始出現在了安南,出現在了各個州縣之間,將其緊密的連線在一起。

鐵路的線路已經做出了規劃,其實也沒什麼好規劃的,有現成的路線,只需要測算一下就可以了。

李承光從安南離開的時候,鐵路的建設也已經開始了,不過還沒有正式的開工,只是在做前期的準備,等著內地運來一些所需要的裝置,提前招募好工人,提前培訓學習。

為了節約開支,培訓期間是沒有工錢的,但是管飯,只要培訓後合格,可以正式工作的,自工作日開始,每人每天四錢的工錢。

即便是這樣,安南的土著們對於朝廷依舊是感恩戴德。

修路需要人,修鐵路也需要人,這兩個大型工程一上馬,為安南提供了至少三十萬工作崗位,對於一個工作崗位不足十萬的地區來說,一下子增加這麼多,平均每十個人就有一個可以找到工作,這個比例還是很高的。

況且還要排除掉老弱病殘以及廣大婦女同志,適齡青年中,基本上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工作崗位在等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廣州書院要開始建設,這又為廣州地區提供了不少的工作崗位,安南上繳朝廷的二十萬貫,被直接用作廣州書院的建設。

而餘下的錢,李承光將其用來修水泥路,修鐵路,修建各州縣的學校,甚至到了走的時候,這筆錢還剩下將近五十萬貫。

不是他不想花,而是對於這麼一個地方而言,讓他們突然間感受到過於激烈的幸福,未必是件好事。

於是,這筆錢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用於基礎建設,一部分用於教育。

李承光回到長安的時候,整個人黑了不少,但是看起來卻更健康了,一副小小的身軀內,卻盯著一個成熟的目光。

此行對於李承光也是個不錯的歷練,到底歷練了哪裡?提高了哪些?李承光自己也說不來,但就是感覺整個人成熟了不少,看待問題的思路也改變了不少。

過了這個年,李承光也將跨入十三歲的年紀,這個年紀不大也不小,對於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來說,這個年紀已經很懂事了,可以幫助父母下地幹活,也可以照顧弟弟妹妹,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說親了,更先進的,甚至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代了。

都說後世的小孩早熟,但現在李元吉卻不這麼看,親身經歷過後才明白,後世的小孩是身體上的早熟,而古代的小孩,是思想上的早熟,貧窮,讓他們不得不拖著幼小的身軀扛起肩膀上的責任。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