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書院將被拆分為五大書院的訊息很快就被透漏了出去。

自始至終,朝廷似乎就沒有考慮過要隱瞞這個訊息,當李元吉做出決定之後,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教育部從禮部獨立出來。

這個雖然看似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整個事情操作起來並不複雜。

從禮部尚書開始,尚書掌管整個禮部的大小事情,下面分設兩位禮部侍郎,各自掌管禮部一半的事情。

這兩位就是尚書的助手,他們要做的,就是將各自負責的事情做好,然後向尚書彙報就可以了。

他們的工作可以是這種方式,下面的工作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呢?

事實上,再往下,每一個分類,都有一批專一的人手在負責,這個從一開始就有了,行政制度改革之後,將這種制度更徹底的貫徹了下來而已。

所以,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分管學校的這個部門給獨立出來,然後再將科舉司合併過去就可以了。

科舉司沒有大佬負責,最高負責人是負責工作的侍郎石進。

於是,石進又被任命為教育部尚書,等於是從侍郎跨過了尚書這道門檻,雖然是教育部,雖然手中的權力被削弱了,但尚書這個名字可是實打實的,而且還被額外允許進入了內閣。

這等於是突然間砸下了一塊巨大的餡餅,石進是最適合的人嗎?

未必,但是就眼下的情況來看,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朝廷也沒有時間去等新人上手,沒有時間去給他們發育,朝廷要的是來之能戰的大臣,石進恰好符合這一要求,然後就有了石進突然間晉升的結果。

能夠被單獨列部的,目前為止只有一個發展省,一個教育部,發展省的作用已經不用多說了,整個大唐都知道,大唐的發展規劃,幾乎都是這個部門在負責的,他們讓發展哪裡,哪裡就可以發展起來。

而教育部的權力雖然沒那麼大,但能夠被單獨列部,也能夠顯示出李元吉對於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

因為都是現成的人手,辦公用地稍稍轉一下就可以了,整個教育部只用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進入了正常的工作。

而另一邊,則是讓各大書院開始做準備,一是統計,二是做好搬遷準備。

對於學生來說,即將畢業的倒是沒什麼好說的,可那些剛來的,或者即將來的,這個時候可就p了。

能夠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還好說一些,雖然遠了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萬一去了廣州那鳥不拉屎的地方該怎麼辦?但是現在這情況還特喵的不去不行,除非不選擇這個科目,但那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費了,還要去跟其他人進行更激烈的競爭。

廣州書院除了距離遠了一點以外,實際上師資力量並不差,四大書院整合之後,五個書院每一個都是吊炸天般的存在。

不管外界怎麼看待,但是對於大唐而言,四大書院拆分為五大書院,對整體是有利的。

好在這件事情也不是說辦就能辦的,五座書院相差甚遠,且廣州書院還沒有進行選址建設,所以一時半會兒的還沒辦法開始。

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準備。

提前劃分好各個專業的去處,然後就是等,等廣州書院建好,等中線鐵路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