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融合!

什麼是融合?

徹底打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不僅僅只是人群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

南北方同屬華夏,不扯的這麼遠,就是兩個不同的州縣,在形態意識上也會有一些差別的,正所謂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想要玩美的將兩個地區的文化捏合到一起,這個並不容易。

但是治理國家也沒必要事事做到玩美,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就算是統一模板,統一培養出來的人,思想也會不一樣。

如何打消地域方面的歧視?

很簡單,瞭解,對一個地方有足夠的瞭解,只要功夫到位,即便是剛開始抱著敵視態度去的,也會慢慢的被融化掉。

濟州,朝鮮那種異族李元吉都有信心將其吞噬進來,難不成還會被自己內部的問題給難倒?

開玩笑!

不存在……

廣州書院可以推遲建設,但那樣一來實際上所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換句話說,這次的事情,讓李元吉想到了在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

就目前情況而言,四大書院幾乎已經到了頂端,在往上走,就要看科學院那邊能不能拿出更高階一點的東西了。

所以說,四大書院自身是沒有什麼創造能力的,他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去培養人才,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培養方面的,而忽略了創造。

不說這麼多大道理,也不說將來。

廣州書院不設立,等於是太子的臉被打了。

李承光在安南做了些什麼事情,李元吉是一清二楚的,對於太子的決定,李元吉還是表示很欣賞的,雖然稍顯稚嫩,但在危機處理方面,心態還是比較堅決的,且能夠找到重點。

對於安南官場案件的公佈,看似是在打朝廷的臉,可換個角度想一想,朝廷連這種醜聞都敢公佈,難道不是證明了朝廷想要建設好這裡嗎?

只有遮遮掩掩的案件,才會讓百姓倍感恐慌,反而這種坦坦蕩蕩的處置方式,隱隱中讓百姓有些安定。

所以,不管怎麼樣,不管朝中大臣反對的意見有多熱烈,李元吉最終都會透過李承光的建議,這不僅僅只是溺愛,首先這是個正確的建議,其次這能夠幫助李承光在南方地區建立巨大的威望。

一旦廣州書院透過稽核,正式開建,那麼還用多說嗎?

教育一向落後的南方,自然要對李承光百倍感激,就像後世的某地,朝廷敢說要在那裡新建設一座985或者211,看看感激的人有多少吧。

同樣的道理。

但是大臣們說的看法也並非沒有道理,反而很有道理。

那麼如何解決呢?

後世給自己提供了一個玩美的模板。

“朕決定將四大書院進行拆分重組!”李元吉說出了自己的辦法。

“拆分重組?”大臣們愣了下,有些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