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 要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工部是需要專業人才不假,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借調的好處還是很明顯的。
借調,他們可以專門找那些有相關經驗的老手來幫忙,修路這方面之前各個地方也都派人參與了,也有些人知道里面該怎麼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水庫就更是好說了,大唐境內雖說水庫不多,但是也不少,這些水庫都有專人在維護管理。
哪怕就是個看水庫的田舍兒,看了一輩子水庫,他也知道哪些地方是有危險的,需要加強的,哪些地方是沒危險的,不用管的。
這個經驗大眼一看對修建水庫沒什麼太大的幫助,但實際上則不然,只要這些人去看上一眼,提出哪些地方需要加固就可以了。
甚至在這些方面,他們要比工部的人更加專業。
但問題在於,這不是一個小工程,把人借調過來快的話三五年,慢的話則需要一二十年,這麼長的時間,難道就一直是借調關係嗎?
除非這段時間內工部不再增加任何人手,不然的話,憑什麼把名額給那些新人,而讓他們這些真正幹活的人還頂著個借調的名義?
在地方,跟在朝廷,這完全就是兩碼事。
“老夫又有什麼辦法?總不能太過偏向工部吧?這樣的話,其他人怎麼看?都來找老夫的話,老夫又怎麼跟陛下交代?”蕭瑀聳了聳肩,誰的壓力都很大,除了工部,其他的衙門壓力也沒小到哪去。
但整個大唐,除了科學院可以大範圍的擴張以外,沒有任何一個衙門可以隨意的擴張。
像六部,按照規定每年只有五個名額,這還是在工作量不減的情況下,如果沒什麼計劃,甚至取消名額也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就是退一增一,即離開一個人,就增加一個名額來補充。
“這樣,這些借調的人中,每年給十個名額……”陳叔達像極了街邊討價還價的老百姓,一點也不顧及自己尚書的身份。
當然了,在大多數時候,這些尚書們之間的討價還價,都是這種模式,基本沒人要臉面什麼的。
在這個級別裡的討論,要臉面只能是吃虧。
“十個名額?除非取消你們的五個名額,這樣才會給你們十個名額,不然的話,最多也就每年給你們五個名額,再多的話,陛下會不會同意都是個問題。”蕭瑀搖頭嘆息道。
正常的名額歸他分配,但像這多出來的名額,他也無權做主,只能上奏皇帝,由皇帝來做主。
“哼,這事老夫親自去跟陛下說!”陳叔達有些生氣,蕭瑀簡直就是個奸商。
一旦借調,人數必然會很多,一年只有五個名額,雖說機率也不小,可問題也很大。
“子聰兄呀,不是老夫說你,你們工部也是時候改一改了。”蕭瑀有些無奈的勸說道。
“改?怎麼改?”陳叔達愣了下。
“工部作為大唐工業的最高掌控者,大可不必事實親身親為,技術方面的,你們可以組建一個或者兩個專家組,到時候這些專家組負責出方案,然後交給下面去負責,像這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去做,便是再給你們一千人,也未必夠用。”蕭瑀說著。
工部的性質有些特殊,但特殊不適藉口。
“老夫倒是覺得,你們工部裡很多中層官員完全有能力到地方上去擔任相關要職,這樣的話,無論是對於地方,還是對於工部,都算好事一件。”蕭瑀接著說道。
工部的方向其實也沒錯,但是在他看來,細節卻錯了。
這也是這幾天看到工部忙碌的樣子才想到的,如果將那些中底層的官員放出去,有個一兩年的時間,他們也就徹底的掌控了局勢,在遇到現在這情況,工部只需要派專家組走上一圈,制定個計劃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像現在這麼麻煩。
說白了,沒有人才不行,但人才過於聚集,而不去分散,也是不行的。
現在的工部,就出現了這種情況,他們裡面的確有很多能人,但這些能人卻沒有發揮出最大的作用,這就是問題。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