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零章 要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很是不捨,但是李元吉的提議,大臣們還是全盤接受了。
這跟李元吉的強勢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李元吉雖然強勢,但也並不是不能接受意見的人。
相反,在接受建議這方面,大臣們倒是覺得李元吉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
無論是之前的李淵,還是李世民,兩人在這方面都有些不如李元吉。
而李元吉這一次提出的要緩一緩,經過一番認真的考慮過後,大臣們似乎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事情的確如同李元吉所說的那樣,這幾年發展的太快了,百姓需要停下來靜一靜,朝廷同樣也需要停下來認真的思考一下,總結一下。
一個時代的強大,看的並不是你自身到底有多強大,而是看你的糾錯能力到底有多強大,只要糾錯能力沒有出現問題,那麼這個時代就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問題,這是必然的。
停下來,不是否定,而是為了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於是,工部成了最忙碌的衙門。
其他的衙門也在忙,但他們忙碌的卻是思考,去發現這些年來那些發生的問題,解決的問題,遺留的問題等等。
“壓力太大了!明年初的科舉,工部必須要增加名額。”陳叔達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端起案臺上的那杯茶水,滾燙滾燙的,可他還是一口氣喝了下去,拖著極度疲憊的身體,陳叔達只覺得自己好像已經不是自己了似的,渾身上下跟病懨懨的感覺一樣。
可是沒有辦法,整個工部,現在也只剩下幾個人在坐鎮,其他的人,全部散了出去。
計劃已經下來了,而工部當下的任務有兩個,規劃路線,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水庫。
這兩個都很重要,一個是可以省時省力,達到路程最近化,一個則是關乎周圍很大一片區域的灌溉問題。
而這兩個專案都需要同時去進行考察規劃,雖說距離專案實施還有至少半年的時間,可對於工部來說,這個時間依舊很緊張。
規劃路線,這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算出來的,也不是在地圖上畫一條直線就可以的。
首先要繞開上田,繞開水田,不佔用農田是最好的,如果要佔用的話,優先選擇下田,除非是實在繞不過去才可以佔用上田。
而水庫的選址就更麻煩了,雖然很便利,作用也很大,可位置選不好的話,遇到的問題也會很嚴重,第一個遇到的,可能就是無法儲存那麼多的水,第二個就是安全性。
這些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員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完成。
加上工部現在還在負責修建鐵路的事情,人手本來就足夠緊張的了。
以至於陳叔達這麼大的年紀了,也不得不跑出去實地考察一番,不過,回來以後,陳叔達就直接來到了吏部,找到了兼任吏部尚書的蕭瑀。
論年紀,陳叔達比蕭瑀還大,但是現在,陳叔達反正就是一副你不同意增加人手,我就不走的態度。
“子聰呀,你打算要多少人?”蕭瑀呵呵一笑,他倒是有心調配一些人手過去,但專業不對口,這些人即便過去了,也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
這是他對工部最為頭疼的地方,專業性太強了,就算是一個相關專業的人,進去以後也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才能完全的適應。
這也是工部的特色,他們不僅只做行政工作,同時還做專業性的工作。
但按照工部這種性格,什麼事情都要插一手的話,那他們又需要多少人才能徹底的滿足需求?
“至少也要二百人吧?”陳叔達想了下。
蕭瑀咧了咧嘴,整個工部現在也就只有一百來人,這一張口就要增加兩百人,這兩百人要是給了,其他衙門不好翻天呀?
“子聰兄,你這是在為難老夫吶!”蕭瑀苦笑著搖頭道。
困難,他自然可以理解,能夠幫到的,他也一定會幫,但這種漫無目的的幫,他做不來。
“這麼多專案,沒有這麼多人在麼辦?即便是再來二百人,也不敢說人手一定就夠。”陳叔達一臉黑線的說著。
“又不需要你全線同時開工,可以先排一部分人走一趟,有個大致的路線,然後在派人緊跟著進行詳細的規劃,只需要保證規劃的線路,始終超過實際施工位置一百里的距離不就可以了嗎?就算前面出了問題,有這一百里作為緩衝,也可以很輕鬆的繞過去。”蕭瑀沒幹過工部,但不代表不知道工部的一些情況,又想了下,繼續道:“這樣吧,工部的確需要加強一下人手,直接從科舉中選的話,也未必能即來即用,老夫覺得,不如子聰兄先從地方上借調一些人手來幫忙,這樣便不必佔用名額,多出來的支出,倒是可以去戶部那邊要。”
“借調?你這是要讓人戳老夫的脊樑骨呀!”陳叔達又怎麼沒想過借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