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 于志寧(第1/2頁)
章節報錯
于志寧的話,如同一柄利刃般的插入了孟攸的心中。
我們只是在做夢,除了做夢,我們什麼都沒有做,我們對大唐,對這個民族沒有任何的貢獻。
事實就是這樣,當各行各業都在忙碌的時候,當所有人都在奮起直追的時候。
儒門又在幹什麼?
他們在忙著去思考,思考自己到底哪一點做錯了,又需要改變哪一點?
如何才能完成儒門的大一統,讓儒門徹底的擰成一股繩子,然後,讓皇帝再也不敢小看這股力量,開始重視他們,不得不啟用他們。
而這個時候,儒門也已經完成了思考,完成了自我進化。
當一個全新的儒門出現在皇帝面前的時候,一定會讓他震驚的,然後,藉助之前的威望,藉助名氣的優勢,儒門幾乎可以輕而易舉的奪回原本屬於他們的利益。
儒門就可以繼續稱霸朝野,成為當朝第一大勢力,讓儒學繼續影響著一個國家,影響著子孫後世。
儒門的想法是對的,但除了想法以外,其他的所有都是錯誤的。
而他們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們並未徹底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也更沒有清晰的看到當下的整個局勢,以及未來的走勢。
他們只是單純的認為,皇帝這是在打壓他們,是在將他們趕盡殺絕,皇帝很無情。
可是他們卻從未想過,皇帝為什麼會這麼做?這麼做的好處又在哪裡?
如果他們想到了這個問題,並且看到了原因的話,那麼自然而然的,他們也就可以看到自身的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又該如何去進行自我進化。
皇帝是在打壓儒門,可卻並未趕盡殺絕。
各大書院中依舊保留著一門儒門的學問,這意味著什麼?
不管別人看到沒有看到,于志寧是看到了。
儒學的地位,將會發生徹底的改變,時代在進步,所有的東西都在進步,優勝略汰,這是歷史的必然。
漢王朝數百年沒有任何進步,這就是倒退,這就是儒家的問題,這就是證明了,儒家並不適合繼續主導這個民族的發展。
但儒家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主導不成,那就自然只能去輔助。
可是現在,儒家並未真正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也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
“老師的意思是說,儒門什麼時候可以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什麼時候才可以重新崛起?”孟攸悟到了一些新的東西,于志寧已經說的這麼清楚了,他又怎麼可能想不到這些?
笨,那只是相對的,就像四大書院的學生那樣,即使是裡面成績最差的,出來外面依舊是天之驕子。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孟攸真的就是個笨蛋,他又怎麼可能會進入于志寧的門下?
如果於志寧沒有被降職的話,以他當時的名望以及地位,現在至少也是儒門中影響力前十的人物。
“不是重新崛起,儒門已經沒有了崛起的機會,陛下也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天下蒼生,同樣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儒門的存在,有儒門自己的路子,就像為師剛才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在為這個民族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此時的儒門並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甚至是陷入了內亂,所以他們看不清,也沒有意識到,其實他們的機會已經來了。”于志寧緩緩的開口道。
看了看自己的這個學生,于志寧心中多少有些唏噓不已。
想當年,自己門下少說也有上百學生,再看現在,只剩下了孟攸這一個人。
對於那些選擇離開的,選擇退出的,選擇轉換門庭的,于志寧並不生氣,也並不會去埋怨他們。
大路朝天,各走一方,誰有誰的選擇,人家不能怪你,你也同樣不能去怪人家。
“過些日子為師要去一趟長安,此行去,是機遇,亦是危機,這半年來你能陪在為師身邊,為師甚是欣慰,此次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只要你能堅守初心,若是為師能夠東山再起,定不會輕待於你。”于志寧直接說道,他的脾氣就是這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喜歡去搞那些彎彎道道的。
而對於目前自己唯一的這個學生,他也不願意去隱瞞他什麼,命都是自己的,自己沒有資格去逼著別人選擇一個他不想走的路。
“學生謹記老師再造之恩,無論將來遇到什麼,機遇也好,危機也罷,學生都會與老師共同進退,只要老師不嫌棄學生笨拙。”孟攸淡定的回應著。
孟攸心中並沒有什麼花心思,他知道自己能夠進入老師門下,那是老師對自己的恩待。
這半年來老師雖然辭官在家,門可羅雀,但卻對自己是盡心提點,半年的時間,孟攸覺得自己學到的東西,比起之前加起來還要多。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孟攸不會去做這種事,他只知道,是老師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即便在這最艱難的時候,老師還始終管著自己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若不是如此,自己一個窮書生,又怎麼去養家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