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皇甫無逸(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卿相助,朕何愁無人?”一番話下來,對於皇甫無逸的印象更好了些。
當領導的,怎麼可能會不喜歡這種不問世事,就是埋頭苦幹的下屬?只要這位下屬不自己作死的去得罪領導,他永遠都不會缺乏機會,每一位領導的手下,都需要一個,或者無數個這樣真正埋頭苦幹的人才,出謀劃策,一兩個人就夠了。
一年多的時間,李元吉不敢說自己做的多好,但憑藉著身份的天然優勢,如今所取得的成就早已超越李世民不知道多少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民間對於自己,也更是一個個的豎起大拇指,就憑著度過兩年的災害這一件事情,就值得他們對皇帝的感恩。
如果是李世民在這個位置上,做出了同樣的舉措,那麼所獲得的收穫,也絕不會跟自己一樣。
因為直到後來,李元吉才真正的瞭解到。
其實李世民是不得人心的,百姓們真正擁戴的,還是太子李建成,對於李世民那個殺兄囚父逼弟的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感,而在這一時期,很多百姓都傾向於太上皇李淵復辟,或者齊王李元吉推翻李世民。
讓一個如此心狠手辣的人當皇帝,沒人知道未來將會是怎麼樣的。
雖然李元吉並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但這個時候已經沒人了。
為了能夠快速的,全面的控制整個局勢,自己做出的不僅僅只是對百姓的政策調整。
在另一方面,對於那些在外官員的家屬,李元吉也是表示出了足夠的關心,缺糧的時候給糧,雖然數量不多,但也不至於讓他們到大街上去跟普通百姓排隊領粥,不缺糧的時候就每三個月給一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每次只有三百錢。
正是這一舉動,讓李元吉在短時間內收穫了大量的人心,官民皆以穩定,手中軍權在握,自己這個皇帝才算是真正的坐穩,這才有了之後的一系列大動作。
皇甫無逸也是受益人之一,雖然連李元吉自己都不知道,但下面負責的官員確確實實的按時把錢或者糧食送入他的府中。
……
遙遠的鎮北,久違的安寧之下,是百姓臉上的笑容。
遙遠的邊疆地區,卻比關中腹地還要安寧,這裡儼然就是大唐的一塊世外桃源。
沒有戰爭,沒有紛亂,駐軍在村落的最外圍不停的巡視,訓練。
各個村子也組建了防衛隊,負責整個村子的安全問題,由里正統一負責。
平日裡沒事,百姓們唯一的任務就是跑到田裡樂呵呵的發著呆,傻笑著。
然後再到牧場去愁一愁自家的調皮孩子有沒有偷懶。
日子過的美滋滋,耕地多,農具先進,雨水多,牛羊的糞便收攏一下,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在各種悉心的照料下,產量更是節節提升。
“都督,船太少了,根本就不夠用。”曹瑜苦皺著眉頭,一臉的焦急。
三年的發展,耕地早已被開發了出來,生地也變成了熟地,打去年起,官倉內便存放了不少的糧食,今年更是直接爆倉。
原因很簡單,人少,地多,全部都是足授,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而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有一個結果,鎮州從幾年前的缺糧大戶,一躍轉變成大唐塞外的一座糧倉。
而糧食的增多,也就意味著糧價的跌落,加上官府的強勢,禁止各地糧商進入收購,百姓也只能將多餘的糧食賣給官府,所以李元吉也不得不下令,從鎮州調集糧食,補充到各地的常平倉去。
糧價低,又不準外面的糧商進來收購,這可是讓不少百姓在私底下憤憤不平。
但好在官府並沒有把路給封死,雖然禁止糧食私自售賣,但是牲畜之類的卻不在管制範圍之內,百姓可以透過售賣牛羊,或是馬匹來獲得鉅額的利益,算是多少彌補了一點。
好在每家每戶每年都能有個近百石的收成,去除自己吃的,在存一些以防萬一的,所以每一戶人家,一年能夠拿出來售賣的糧食,多則五十石,少則二十石。
至於糧價,已經從一個月前的五百錢,跌到了現在的四百五十錢,比關中地區足足低了十倍有餘。
當然,如果現在不賣,等下個月新糧收上來以後,糧價會更便宜。
百姓們糧食多的沒地方存放,官府也同樣沒地方存放,這可極壞了馬周以及鎮州的官員們。
“實在不行就走陸路吧!”馬周無奈的嘆了口氣,之前百姓不肯賣,現在新糧快成熟了才急著賣,這也導致了前一段時間船多的沒地方停靠,現在根本不夠用,馬周也很無奈,但卻沒有辦法。
喜歡唐朝最佳閒王請大家收藏:()唐朝最佳閒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