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精簡人員,但也要補充新鮮血液。

如今李元吉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要以鎮北書院為主。

以往的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再也不吃香了。

這一手的確是打了世家一個措手不及,但凡事沒有絕對,世家還是找到了重新將手伸進官場的機會。

……

鎮北城。

面對著人口日益增多的城市,素亂的秩序,不斷增加的政務以及那些頭疼的事情,馬周可謂是忙的腳不著地。

“都督,又死了一個!”秦援邁步進入都督府,朝著愁眉苦展的馬周彙報著。

“第十七個了……”馬周暗歎口氣,說出了一個數字。

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有十七個北上計程車子異常死亡。

這件事讓馬周有些難以處理,甚至是很難插手進去,根本無法從根源處解決。

從相國,變成了都督,換了個名字,職權卻沒有更換。

反而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其他方面倒還好,穩中有進,唯獨這治安問題令人難以處置。

“都督,要不貼出告示,禁止南部士子進入鎮北吧?”秦援提著建議。

馬周搖了搖頭,道:“那隻能治標不治本,且會讓鎮州成為其他地方的肉中刺,現如今朝廷已經放開了限足令,我們鎮州又怎能違背朝廷的指令?”

“那還能怎麼辦?將他們勸走?或者開放書院,把所有人都收進去?可書院也沒那麼多地方呀,咱們自己人都還不夠用呢,外面眼巴巴等著的少說也有數千人,他們想進書院,根本不可能……”秦援有些絕望的嚷嚷著。

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身兼治安權力的秦援感覺壓力很大。

書院的收人是有原則的,優先收入的,是那些軍人的後代,這是當初軍事改革的時候就定下的,硬性指標,沒人可以更改。

其次是鎮州的百姓子弟,凡是透過考試的,都可以進入書院。

之前的時候,壓根就沒考慮過會有其他地方計程車子前來求學。

一方面是大量湧入計程車子,一方面是容量不足的書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士子們的確為鎮北注入的新的生機,也使得鎮北的經濟得以飛速的提升,最大的好處,就是鎮州府的稅收比上個月多了兩成。

可這些表面上的光鮮,卻無法掩蓋真正存在的問題。

“書院的學習內容,在考舉方面佔據著很大的優勢,怕是無法勸說他們主動離開,但一時半會兒的,又不可能收他們進來。而出得起錢的,此刻差不多多數也正在抱著書籍自學,等待著入學的考試,出不起錢的,只能在這裡一日日的耗著。說到底,還是書院的制度有問題。”馬周無奈的嘆氣道。

以前不這麼覺得,雖然負擔這些學生的確有很大的壓力。

但好在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產自足,並不需要在外面購買太多的東西,所以壓力也並不是特別大。

但是書院免學費,免書本費,免住宿和餐食費,對於其他地方的貧苦學生來說,卻是天堂一般的地方。

這無異於有人出錢供自己讀書,完後還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