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看報,成了李元吉當下消遣的手段。

報紙是鎮北的報紙,上面的內容還是一個月前的內容。

透過報紙,李元吉得以瞭解到鎮北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狀況,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自己離開鎮北也有大半年的時間了,如今的那裡,已經成為了另一幅景象。

自打旱災過去以後,朝廷放開了限足令,因旱災而沒有機會北上計程車子們也終於忍耐不住心中的寂寞,紛紛選擇北上求學,爭搶成為那天子門生中的一員。

可鎮北的學生本就不少,原屬於齊國的子民更是優先入學。

後來湧入計程車子實在太多,一時間卻又無法全部入學,所以鎮北的治安倒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也由此衍生了一些不好的現象。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面對鎮北潛在的潛力,不少人還是願意去賭一把的。

“陛下……”馬六來到身邊,附在李元吉耳旁低聲的說了幾句。

“好手段!”聽完之後,李元吉都不得不舉手稱讚。

暗衛如今被一分為二,馬五負責長安周邊,馬六負責其他地方。

兩人雖同姓馬,排名五六,但卻沒有血緣關係,馬五馬六,是李元吉給他們起的代號。

馬六來報的事情很簡單。

早在限足令剛結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暗衛便察覺到北上的人群特別多。

早已堤防著的李元吉,便派馬六前去打探一番。

現如今看著鎮北的報紙,在加上馬六的彙報。

事實已經很明顯了,依舊有人賊心不死。

或者說,他們依舊不甘於現狀,依舊想要重新奪回主動權。

“行商賺錢,朕管不著,也懶的去管,但把手伸到不該伸的地方,朕可要生氣了。”李元吉喃喃自語道。

士子北上,但卻路途遙遠,依靠陸路通行,艱難不斷不說,誰也不敢保證是否會遇見其他的問題。

而之前也曾開透過水路,有人找到了世家,幾個世家商量一通,便決定重開水路。

一方面,可以對鎮北的商業進行重新的佈局,使其中斷半年之久的商業恢復如初。

另一方面,也可透過水運,將這些士子送到北地。

而運輸的這個過程,就是世家的機會。

他們很敏銳的抓準了這個時機,做了一回穩賺不賠的生意。

透過了解,結好一些有潛力計程車子,去北地的路費免掉不說,一路上還管吃管住,到了鎮北以後,世家又為這些士子提供了住所,甚至是食物,直到他們可以進入鎮北書院為止。

而那些沒被世家看中計程車子,路費依舊要出,船上的吃喝依舊要掏錢,但隔三差五的,世家也會安排人送些食物給他們。

多多少少的,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恩惠不大,但對於讀書人來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這一番交情,日後便是找上門去,至少不會被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