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這些士兵膽敢背叛大明,呵呵,便要考慮親族的後果。

然而,他們終究低估了聖教的實力,也高估了明軍的抵抗意志。

儘管部分明軍士兵因牽掛家人有所顧慮,但大多數人在見識到聖戰士的強悍戰力後,投降時毫無負擔。

打?

打個屁啊!

就我們這裝備,這實力,怎麼和人家打。

再說了,朝廷就算是想要追究,也得有這個時間才行。

若是聖教拿下陝西!

呵呵,我們可就是新朝的功臣,家族的榮耀了!

叛徒?

呵忒,你這反動分子竟敢汙衊我們光榮的聖教戰士!

絕大多數計程車兵雖然沒有讀過幾本書,但讀書學到的只是知識,並不是智慧。

生存之道,是從生活中總結而來。

他們在思量後,果斷投奔了聖教。

然後~~~

局勢的發展便徹底超出了陝西巡撫張福臻的預料。

張大山自商南兵分五路,同時向陝南漢中、陝西中部的鳳翔府以及陝西東部的潼關等地發起進攻。

為確保行軍速度,除張大山親自率領的一路外,其餘四路均以七百騎兵開道,三百騎兵帶領眾多明軍降卒——哦,是英勇的聖教勇士緊隨其後。

就這樣,聖教的戰果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所到之處,幾乎未遇像樣的抵抗。

身處長安的陝西巡撫張福臻,則很快焦頭爛額。

自二月十四日起,一日之內竟收到五封急報!

商州、洛南、山陽等地陷落的訊息接連傳來。

到了二月十八日,各地傳來的陷落急報已有數十封之多!

短短數日,陝西南部、東部,大半土地已落入聖教之手。

然而,這並非最令張福臻困惑之處。

真正讓他摸不著頭腦的,是聖教的兵力。

各地急報對聖教兵力的描述五花八門,有的地方稱聖教擁兵數千,有的地方又說只有數百騎兵。

如此一來,他根本無法準確估算聖教的真實兵力,更別提制定應對之策了。

就在他猶豫遲疑之際,張大山率領的四千士兵已逼近長安。

尚未等張大山兵臨城下,長安城內便已亂作一團。

陝南數十座城池陷落的訊息,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有人傳言聖教發兵十萬,陝西必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