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錢從哪裡來,錢往哪裡去(第1/3頁)
章節報錯
楊奇偉嘴角噙著一抹微笑,輕輕頷首。
他一邊朝著小西渡村穩步走去,一邊側身,目光在陳圓圓和李香君身上流轉,悠悠說道:“你已然瞧見,自古以來天下混亂的根源所在。”
“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如何花言巧語,如何欺蠻橫,但唯獨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他頓了頓,抬手隨意比劃著,鄭重道:“那就是這個國家的分配模式。”
“所謂分配模式,即錢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
“國家的財富源自何方,又流向哪裡。”
“就以當今的大明朝為例。”
說話間,一隻飛鳥從頭頂掠過,楊奇偉的視線隨之一晃,旋即收回,繼續道,“大明朝廷的財富來源頗為繁雜,大致可分為幾類。”
“其一,田賦。這是明朝最為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
“其二,鹽稅。”
李香君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聽得入神,陳圓圓則微微前傾身子,豎起耳朵。
“明朝施行鹽專賣制度,朝廷對鹽的生產、運輸與銷售把控極為嚴格,牢牢壟斷食鹽貿易。鹽稅收入在明朝財政中佔據重要地位,主要透過向鹽商徵收鹽引稅來實現。”
“其三,茶稅。”
“茶稅與鹽稅類似,徵收方式多樣,涵蓋對茶園徵收的茶園稅,對茶商徵收的茶引稅等。”
“其四,商稅。”
“針對商業活動徵收的稅收,包括對店鋪、行商等所徵之稅。在交通要道、城鎮集市等地設立稅課司局,對過往商品和交易行為徵稅。”
“其五,市舶稅。”
“明朝在沿海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市舶稅便是對進出口貨物徵收的關稅,依據貨物的種類和價值,按一定比例徵收稅款。”
“其六,礦稅。”
“明朝對礦產資源的開採和冶煉徵收礦稅。”
“其七,役稅。”
“明朝的役稅包含力役和銀差等。”
“所謂力役,就是百姓為政府提供的無償勞動,諸如修建城牆、道路、水利設施等。”
“隨著時代發展,力役逐漸折銀徵收,稱作銀差。百姓能透過繳納銀兩替代親自服勞役,政府則用這些銀兩僱傭他人完成勞役。”
“其八,馬政稅。”
“明朝為確保軍隊的馬匹供應,推行馬政制度。”
“馬政稅主要包括養馬戶向政府繳納的馬匹,以及因養馬而減免的部分田賦折算成的稅收。養馬戶需按規定飼養一定數量的馬匹,保證馬匹質量,定期向政府繳納合格馬匹。”
“其九,雜稅。”
三人繞過一處水窪,楊奇偉側身避讓,繼續道:“包括契稅、車船稅、房屋稅等各類雜稅。”
“契稅是在土地、房屋等不動產交易時徵收的稅收;車船稅是對車輛和船隻徵收的稅;房屋稅則是對房屋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徵收的稅。”
說到這兒,楊奇偉停下腳步,臉上笑意盈盈,目光炯炯地看向陳圓圓和李香君:“你知道這些稅的共同點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