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冤屈(第2/2頁)
章節報錯
畢竟光是松鶴書院的學子,沒一千也有幾百,誰會關注一個小小的,只有秀才功名的書生?
李海棠聽說書人講故事,繼續猜測楊序的死因。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句,張崢張大人,那真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啊!”
頂著這麼大的壓力,張崢竟然接下案子,並且穿著便衣,親自到松鶴書院走訪,詢問死者楊序生前的同窗和好友。
松鶴書院雖然都是學子,但是有背景和沒背景,可謂是涇渭分明,楊序的好友,家庭相對普通一些,很多人家都是有點小買賣的,比高門比不得,但是至少衣食無憂。
楊序被分屍,死的這麼慘,明顯是得罪了人,眾人為自保,根本不說實話。
但是,透過調查,京兆伊張崢也得知,楊序人際關系簡單,平日讀書用功,和誰都沒有矛盾。
之前他都是在家吃住,只有幾個熟人,其中就包括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陳淳和杜若和。
張崢很快找到二人,並且詢問一些問題,其實就是話家常。
奇怪的是,陳淳和杜若和似乎商量過,兩個人的話就和商議好一般,他把兩個人分別叫走,得到的是同一個答案。
這樣,就有點意思了。
張崢是個老狐貍,知道杜家護犢子,就準備在陳淳那裡找突破口。
“楊序是你殺的,是不是?”
平日楊序除了書院就是回家,根本不和外面的人接觸,那麼兇手的範圍,鎖定在松鶴書院。
也正是因為此,他才遭受相當大的阻力。
“張大人,您是京兆伊,這種沒根據的話怎麼能說得出口?”
陳淳一問三不知,說什麼都否認,並且表示,凡事都要講究證據,若是張崢抓著不放,他就要去大理寺告狀,說自己被誣陷!
張崢回到衙門,心裡有數。陳淳家裡不過是有點銀子,父親遠離京都,怎麼有膽子和他叫板?肯定事先得了囑咐。
看他說話硬氣,其中或許有隱情。
所以張崢經過排除和鎖定,把視線轉移到一屋子的另個人,杜若和身上。
據楊序的同窗反應,自從楊序死後,陳淳和杜若和更加親近了,兩個人幾乎是形影不離,去書院食堂吃飯,都要在一處。
這個案子,撲朔迷離。
楊序被殺,案子沒告破,楊父和楊母就卷著鋪蓋卷,每日在京兆伊衙門口,翻來覆去地鬧。
沒幾日,全京城的百姓們都知道了,人們在茶餘飯後,議論紛紛,猜測兇手勢大,所以京兆伊才束手無策。
天子犯法,有庶民同罪,殺人還不給留全屍,祖宗十八代都要被詛咒,這麼大冤案,就輕描淡寫地過了?
於是,看不下去的百姓們,也跟著鬧開了,還有和楊序一般的平民學子,要求還他一個真相。
事情發酵,愈演愈烈,就在張崢不曉得如何收場的時候,某天,有個小乞丐來到衙門,給他送了一本冊子。張崢見此,給小乞丐一塊碎銀子,問道,“冊子是誰送來的,可有留下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