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道木匣子被苟鄂從寬大的官袍中拿出,上面貼著密封。
“這是一道陛下的密旨,於前日遣宮內的一位公公秘密送給下官!並且言明,不能立時拆開,得等時機到了才能開啟!下官想著陛下對今日的情形可能早有預料,所以就帶來了讓各位大人一起恭聆陛下的聖諭!下官位卑言輕,不敢輕易拆開,姬大人是國之柱石,老宗正德高望重,此般大事還是由二位來拆看宣讀吧!”說著苟鄂就將手中的遞給了姬旦和獻王。
獻王是姬景鑠的親叔叔,在接過木匣子的時候,就知道了,這裡面應該是皇家的東西。
苟鄂遞過來的木匣子,就是用專供皇室的南越沉香鯪木可雕琢的,沉香鯪木只有安南的南越國出產,有定神助眠的神效。這樣大塊的沉香鯪木也就是大周皇室能拿得出來,旁人能得到一點碎木,做個手鍊已經是了不得的造化了。
姬旦仔細看了看上面的蠟封,其實是完好的。應該沒有被拆開過。將匣子重新交到了獻王的手上,姬旦對著看著他們的諸位重臣微微點了點頭。
獻王拆開了木匣子上的蠟封,取出了裡面的聖旨,開啟看了起來。上面的內容著實讓獻王吃了一驚,越看越心驚,越看越是費解,一對白色的眉毛眼看就皺到一處去了。
“姬大人!你且看看陛下的旨意!”獻王將手中的聖旨交給了姬旦,接過聖旨開啟一看,姬旦的眉頭也鎖了起來。待到默默讀完之後,獻王和姬旦對視了一眼。
獻王開口對苟鄂說道,“苟大人,不是本王對苟大人有所懷疑,只是這聖旨之上的內容事關重大,我等還需要勘驗核實一番!”
苟鄂似乎是早就知道會如此,絲毫不在意,“老宗正說得是!陛下的密旨肯定不是小事,下官若是老宗正肯定也要仔細驗看這聖旨的真偽,當然了下官是絕對不會做出假傳聖旨這樣的大逆之事的!”
獻王為首,集合了張皇后、吏部尚書姬旦、刑部尚書趙之翰以及督察院的院正右都御史陳正懸一起步入了德政殿的後堂驗看這份聖旨。
獻王先是將聖旨交到了張皇后的手中,“還請娘娘看看這上面是不是陛下的筆跡!”
張皇后接過了聖旨仔細看了看,苦笑道:“本宮只是粗通文墨,要本宮勘驗筆記,實在是為難本宮了!”
張皇后雖然是出身名門,賢德溫和,對琴棋書畫也是均有涉獵,但是勘驗筆記是一項技術活,不是隨便來個人就能看得出來的。
“但是本宮但是知道一樣!”張皇后摸了摸聖旨的材質說道,“這聖旨的材質確實是宮中御用的,陛下生前喜愛蘇繡,所以宮內的布帛也多是蘇繡,本宮不才,對著繡品也是略有研究,這聖旨的材質確實是蘇繡,而且是蘇州城內芝然齋內的繡娘所制的,上面的花色和針法本宮一看便知!”
陳正懸微微一思索,問道,“那娘娘可知,陛下平時可是常用這種布帛來書寫聖旨。”
張皇后搖了搖頭,“本宮從不過問政事,此事本宮不知,不過司禮監總管劉禮一直隨侍陛下的左右,不妨問問他!他應該知道些!”
談到了劉禮的時候,陳正懸的臉色略微有些不虞。
在場的眾人之中,唯有他是最純正的清流,雖然姬旦也是走得科舉正途,但是畢竟是豪門權貴之後,而且位列吏部天官,算不得純正的清流。
而清流最大的對頭不是濁流,而是宦官。
從太宗立國開始,清流言官和內侍宦官就是針對相對的兩派人馬,有時候沒什麼衝突,清流言官都會上去無故彈劾宦官。
罪名當然五花八門,比如宦官亂政,德行有虧。蓋因,清流攻擊內侍,就是政治正確。
所以聽到劉禮的時候,陳正懸的眉頭也挑了一挑。但是茲事體大,陳正懸也沒有阻止。
很快,劉禮就走進了內殿。
“劉總管,你且看看這卷聖旨用的是不是大內的材質!是不是陛下書寫聖旨用的。”張皇后將手中的聖旨遞給了劉禮。
劉禮細細翻看了一下聖旨的材質,但是對其中的內容一眼沒有看,隨後交還給了張皇后,“啟稟娘娘,這確實是陛下所用的聖旨材質!我們司禮監在裝裱訂製聖旨之時,會根據聖旨的內容來選用聖旨的材質,賞功、罰過、昭告皆有不同,但是用的都是蘇繡,娘娘讓老奴看得這張是乃是有大事昭告文武百官、乃至天下時才用的聖旨!”
劉禮雖然權勢不小,但是在皇后面前還是保證著自己的態度的,不管誰登基,張皇后都會被尊為太后,她是主,自己是奴。張皇后沒有發話讓他看聖旨,他就一個字也不看。
劉禮可以在外臣面前囂張跋扈,但是在張皇后面前還是得恭恭敬敬,張皇后就是他未來的靠山。
材質得到了確認,聖旨的真實性更高了。
“王爺!不知道這聖旨上的印璽可有問題?!”姬旦想了想後,問了獻王一句。
這聖旨上蓋的是傳國玉璽,帝王皇權的象徵,只有立儲、立後、封禪等大事才會有用到。等閒根本看不到,在座的人中,也就是獻王接觸過傳國玉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王確實見過這傳國玉璽兩次,一次是先惠宗繼位之時,一次是陛下繼位之時。看著聖旨上的印璽,應該是傳國玉璽無疑了!上面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用的是失傳的古篆刻之法,而且這傳國玉璽曾因一個逆臣而被摔過一次,其左下一角由金鑲補!諸位請看!應該假不了了!”
聖旨地材質是真的,上面的傳國玉璽也是真的,那麼多半就是真的的了。
右都御史嗎,督察院正陳正懸又站了出來,“娘娘!為了保險起見,連同這聖旨上的字跡也查驗一番吧!左都御史錢雪松大人,是書法名家,也是很擅長筆跡的模仿,不如讓他來對比驗看一下這聖旨上的字跡,豈不是更加穩妥!”
殿內幾人一聽,覺得有道理,這等大事怎麼謹慎都不為過的。立刻差人將左都御史錢雪松請了進來。並差人去姬景鑠的書房裡,找了幾本姬景鑠批閱過的奏摺來。
“錢大人,你且看看!這是不是陛下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