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大人!本督以為,陳王殿下年幼,不足以承大周萬年之統,平大周當下之亂。局勢糜爛至此,陳王殿下登基與國何益?!”

苟鄂當即大怒,“公孫晦之,你是在質疑陛下的決定,質疑陳王殿下嗎?!”

公孫明燁和苟鄂不合,是盡人皆知的事情,公孫明燁也懶得在人前裝樣子,“苟尚書,不必給本督亂扣罪名!本督的話,只不過是實事求是而已!”

“你!?”苟鄂還欲說些什麼,就被坐在身側的趙之翰給打斷了。

“公孫大人,苟大人不過是遵先帝之旨而已,不必針鋒相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公孫明燁對趙之翰還是很尊重的,這個寒門出身的尚書,鐵面無私,清查刑案,是難得的刑律上的大才。人品也不是苟鄂能比的。

“趙大人,事有輕重緩急!先帝的遺旨固然重要,但是天下並非是先帝一人的天下,更是姬氏的天下,天下人的天下!”公孫明燁這句話原本是大逆不道的,但是他在天下人面前加了姬氏。這就順理成章了,姬景鑠的皇位也是得傳自太宗文皇帝。說著天下是姬氏的,一點沒錯。

“那公孫大人的意思呢?!”趙之翰嘆了一口氣說道。

“今日必須有個結果,大周沒有時間了!”公孫明燁說得隱晦,但是話裡的意思很明白了,新君必須登基,我只支援姬韶薇,所以新君是姬韶薇。

在場的都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了公孫明燁話裡的意思。

現在的公孫明燁,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先帝遺旨,不容有逆!”趙之翰心智之堅,也非常人可比,絲毫不在乎公孫明燁話裡的威脅之意。

當年他不過是小小的一個刑部員外郎,一路升遷,歷任郡守、府尹、刺史,最後做到一部尚書,雖然有他自己的能力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姬景鑠的賞識,姬景鑠雖然享樂好色懶政,但是卻不是庸君。

趙之翰被姬景鑠國士以待,自然也要報答姬景鑠的知遇之恩。這道姬景鑠的遺旨,他不會讓步。

事情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若是要公孫明燁對苟鄂動手,絲毫不會猶豫,公事私怨一起報了。

但是偏偏站出來帶頭反對的是趙之翰,這位大佬人品德行也是讓公孫明燁欽佩不已,這個脾氣更是出了名的犟。

這讓公孫明燁的第一個威逼方案,立時擱淺了。

姬韶薇看著這個僵持不下的局面,知道該啟用第二套方案了。

姬韶薇站出來,打破了這個僵局,“趙大人!苟大人!讓十三皇弟登基未嘗不可,但是他畢竟年幼。不諳世事,難以處理朝政之事,現下這局面應該有人輔佐。”

老宗正獻王知道姬韶薇話裡的意思,先行表態到,“韶薇,輔政的位置還是得由你來,先帝在時,你就入德政殿參政了,還受先帝之命監國輔政,你主持大局最合適!”

在獻王看來,權力還是得掌握在姬家人手裡,這個皇位姬韶薇坐和姬韶節坐,沒多大區別。姬韶節登基還要擔心一個君弱臣強,姬韶薇登基反而不用擔心這些。

但是現在既然姬韶薇退了一步了,那麼這個輔政之權就必須牢牢地握在姬家人的手中,以免有外臣趁主君年幼弄權。

“若是有長公主輔政,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第二個贊同的,竟然是之前反對姬韶薇登基的趙之翰。

雖然遵從姬景鑠的遺命扶持姬韶節登基,但是對於姬韶薇的能力和魄力,趙之翰是認同的。

很快眾人就達成了一致。雖然工部、禮部兩位尚書反對。但是卻抵擋不來大勢所趨。

在開啟了僵持的缺口之後,商議的進度飛快。

沒了趙之翰支援的苟鄂和韓佩言難以支撐。

待到中午時分,眾人已經達成了以下的協議。

一、由皇十三子陳王姬韶節繼承帝位

二、遵張皇后為聖慈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