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伸出手,輕輕將那一縷發絲為他挽起。他被驚醒,睜開眼看著她,雙眼盡是疲憊。

“路還遠,再多睡一會兒吧。”她輕聲說。

他搖了搖頭:“前方就是馬嵬驛,等到了那裡,我去給你和孩子尋一些能入口的飯菜來。”他伸手摸了摸她的臉,心疼的說:“這一路你受苦了,不過兩日,就憔悴許多。”

“我還撐得住。”她看了看兩個孩子,擔心地說:“只是此去數千裡,路途遙遠,不知道孩子們撐不撐得住。”

李瑁也是犯愁,在這官路上,沒有了接應的官員,就算有錢財也買不到能吃的東西,他們不過一家四口,還算容易應付,聽說二十皇子延王李玢帶了子女三十六人,因人數眾多趕不上車隊,被聖人訓斥後不再管他們,如今不知落在哪裡,還能不能再見到。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各家都顧不上,哪裡還管得了別家?此次出逃一共準備了九百匹馬,馬車更要少些,所以各王府才舍下了那些侍妾家眷留在長安無依無靠。

反倒是楊國忠兄妹足足帶了十車財物,甚至連玄宗出行的車乘都不及他們,這些都被皇子們看在眼中,恨得咬牙切齒卻不敢說什麼。太子李亨更是不滿,他本應陪伴聖人左右,可因了貴妃,跟隨聖人車駕的竟然是楊國忠。

一路上他板著臉甚少說話,只有看到李瑁和護衛將軍陳玄禮才能聊上幾句。李瑁愈發有一種莫名的不安,總覺得周圍氣氛越來越緊張,似乎壓抑著什麼,卻又一觸即發。

他正想著,聽到車外有人喊道,已到達馬嵬驛。

與前面路過的幾個驛站無異,馬嵬驛也人去樓空。此刻車馬勞頓,又臨近黃昏,玄宗便下令在這裡歇息。他攜貴妃還有楊家兄妹進了驛站,其餘皇子皇孫只能在外面躲在車內。

此刻正是六月,即便太陽落山躲在馬車裡也如蒸籠一般,皇子們難免有怨言。若說貴妃住進驛站也就罷了,楊氏兄妹不過是內命婦和朝臣,竟然也霸佔客房,令他們不滿。再加上這些年以來楊家人飛揚跋扈,欺壓十六王宅的皇子皇孫們多年,甚至連嫁娶都要給楊家姐妹送禮才能成行,這些積怨攢到今日,終於爆發出來。

先是有皇子在車外牢騷,然後這情緒一經散開,便帶起了隨行眾人甚至禁軍的氣憤。安祿山造反本就是楊國忠所逼,再加上他向玄宗進讒言導致唐軍節節敗退,才造成如今的出逃。

因一路上必備不堪,食不果腹,禁軍們早就不滿,太子李亨見此良機,便跟禁軍統領陳玄禮商議,要除掉楊國忠兄妹以慰軍心。

恰在此時,要外出為聖人採買飯食的楊國忠被十幾個吐蕃使節攔住,那些人都是吐蕃貴族,常駐長安城,被招待慣了,如今卻沒有人管他們,於是拉住楊國忠,讓他為他們供應食物。

楊國忠早就被飯食一事弄得焦頭爛額,哪裡還有心思管別人?一來二去爭執起來,這一幕被李亨看到,他心生一計,對陳玄禮耳語幾句。

於是,不知是誰在禁軍中喊了一句:“楊國忠謀反啦!”本就被不滿籠罩的人群頓時喧鬧起來,氣憤與仇恨的情緒很快被煽動,場面失了控。

這種事,太子自然是不會出面的,於是由陳玄禮召集諸將,說楊國忠乃是導致社稷不守的罪魁禍首,要誅之以謝天下。一時間官兵皆響應,攔住了楊國忠的坐騎。

手起刀落,這個造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就這般喪了性命,被亂刀砍死。只是殺了楊國忠,並沒有讓群情激奮的局面安靜下來,反倒刺激了眾人殺心,他們紛紛瞄準了各位大臣,將他們認做是楊國忠的同黨,又殺死了禦史大夫,甚至連聞訊而來的韋見素也遭了秧被打破了頭。

一場□□,眼看就要爆發。

作者有話要說: 馬嵬驛已到,安史之亂這一段會更貼近歷史些,沒有看過那幾個著名的電影,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描述這一路的,其實查到的資料在我看來還是很震撼的,也真正明白國之將傾會是怎樣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