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坐在馬車內, 不知此刻是何心境。這輛車太過破舊,再加上路途顛簸, 他在車中甚至不能坐穩。

他今年已經七十八歲,若是普通人家,已是高壽,可因保養得好,他看起來不過花甲之年, 眼不花耳不聾, 唯有背微微的駝了, 那也是因臨出宮前被李輔國派人責罰,令他背受了傷,再也無法挺直。

長安城已經被遠遠的拋在了後方, 他沒有回頭去看, 也不敢去看,生怕這一看便忍不住難過。經歷了這麼多風雨, 他明白,自己怕是再也回不到這裡了。

七十年了, 他入宮七十年, 本以為會在那裡度過一生,沒想到在這個年齡被趕了出來, 那個被他侍奉了一輩子的主子, 如今又能依靠誰呢?

七十年前,他還叫馮元一,本出身名門, 卻因父親牽連到嶺南流人謀反案中家破人亡,被人閹割獻入宮中侍候武後。因他長相貌美,又聰慧機敏,很受武後欣賞,留他在身邊伺候。

卻沒想到,有一日他不慎得罪了張易之,進讒言令武後大怒,將他打的半死不活趕出寢宮。這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養父高延福,從此改名叫做高力士。

養父曾是武後侄子武三思家的內侍,是以常常派他去武家走動,也是因此得了武三思賞識,一年後,他又重新被武後召至身邊伺候,也是在那個時候,他遇到了第二個貴人—玄宗皇帝李隆基。

那時,玄宗仍是跟他同齡的少年,卻已看得出是有所作為之人,他文武雙全,還擅音律,在一眾藩王中年齡小卻頗為引人注目。高力士常常想,若是自己沒有進宮,是不是也會變成如此意氣風發的少年?

可是一切無法回頭,他只能羨慕的看著那個同齡的少年年齡漸長,想著若是有機會追隨他,即便不能親自闖蕩天下,只是看看也好。於是,在武後挑選為藩王侍候的內侍時,他自願去了臨淄王的屬地,變成了他的貼身侍從。

後來高力士才知道,臨淄王並非一帆風順。李隆基出生不久父親睿宗便被武後廢為庶人,母親被誣陷賜死,本已出閣建府的他被再次入閣,在宮中被囚禁七年。兩人相遇時,便是他被困宮中之時。

那個充滿朝氣的少年,即便歷經磨難,也並未消沉,他常常叼著根草看著宮外的天空,笑著說:“我總有一天我會出去的。”

高力士跟他出宮那一天,李隆基騎馬走出城門,回頭看了眼大明宮,咧嘴一笑,對高力士說:“你信不信我有一天會住到那裡?”

高力士大吃一驚,知道他這話的含義,忙提醒道:“殿下慎言,小心禍從口出。”

李隆基笑了笑,說道:“你且看吧。”說完不顧身後護衛,猛地一抽馬鞭向前飛馳而去。

他呆呆的看著那遠去的少年,半晌才回過神來,忙策馬跟上,從此離開長安,直到兩年後兩人重回長安。

那之後,他一路追隨著這位主子除掉了毒殺中宗的韋皇後、上官婉兒,擁立睿宗繼位,看著那人成為太子,接著平定太平公主叛亂,成功繼位。那一年,他的主子二十八歲。

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終於如願以償的住進了大明宮,而他一路相隨,變成了宮內地位最高的宦官。可他不在乎那些權勢,只是小心地侍候著主子,也守護著自己不能完成的夢想。

他知道主子並非聖人,也會犯錯,比如殺了三個兒子,再比如讓貴妃進宮,並寵信楊氏兄妹,可他不在意。只要主子高興就好,這天下都是那人的,他又有什麼不能做的?

他一心一意侍奉著這個天一樣的男人,因為這是他崇拜的人,沒有人能比這個人更加令他信服,是他的神,主子想要什麼,他都會想方設法去辦。

玄宗喜歡歌舞,他便派人將大唐最好的樂師和歌伎召進宮來,建成梨園讓他們訓練;喜歡美色,他便派出花鳥使到各地去挑選美女進宮侍奉。

惠妃死後,玄宗心情不鬱無法排解,尋了許多美女進宮都沒有被看中,他想到了壽王妃楊玉環,斟酌再三,才故意在臨幸華清宮時讓她出現在禦花園中被聖人看到。

當看到聖人眼神隨著那絕世美人的身影而去是時,他心中有了數,選了個時機說出召壽王妃進宮的意思。聖人聽後頗有些猶豫,曾問起他,如此是否太過背德。

他恭敬的低了頭,輕聲說:“太祖皇帝娶了表兄楊廣的兩個妃子,高宗皇帝立了先皇的才人為後,並沒有人說他們是昏君,況且,這天下都是聖人的,又有誰敢說什麼呢?”

於是,楊玉環終於進了宮,他慶幸因此能讓聖人重拾歡顏,卻沒想到,這最終卻帶來天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