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馬漢、工匠、老套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加上他們的航海業傳統以及對球面三角的認識。讓他們在得到天文鐘這樣的法寶之後,可以在航海業當中更加興盛。
由此帶來的巨大需求,也加速了鐘錶業的發展。
雖然精密器械最終的巔峰被瑞士那個山地國家所掌握,甚至到了18世紀中葉的時候,那一代的鐘表業也是歐洲製造的代表。
但是,那個時候的鐘表已經趨於小型化,而在那之前,像科隆大教堂那樣的鐘表,才是大傢伙眼裡像樣的東西。
而在那個時候,法國人或許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但不管他們在這方面的成就處於什麼地步?哪怕是十分落後來著,馬漢的這一發明,也足夠給他們帶去榮光。
至少在穿越者們的眼中肯定是這樣。
只是想要複製馬漢的這種發明,難度還是很大的。至少在剛剛過去的那次械鬥當中,朱壽就沒有發現有任何一支燧發槍出現。
反而是在大名的時候,那群穿越者們竟然有人能夠製作出燧發槍。
不過,那種燧發槍仍然是純手工打造的高階奢侈品,雖然也會藉助一些機床之類的工具,在短時間內想要實現批次生產的話,只能從擴充工匠的數量和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入手。
既然在擁有上千名穿越者,大明朝也只能將燧發槍的生產流程最佳化到這種地步,那麼在遙遠的波斯帝國,雖然有貝南這樣神一樣的人物存在,但朱壽也不覺得在遠離了工匠的幫助之下,神明的描述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因此他最終還是不得不妥協,開始在四周尋找出類拔萃的工匠。
不過他這一尋找才發現別說工匠了,就連有經驗的農民在各位領主那裡也都是寶貝一般的存在,誰要敢去撬牆角,那很有可能會遭到當地領主的圍追堵截。
當然看在貝南的份上,圍追堵截的領主們也不會把貝南的信徒們怎麼樣。
但一頓暴打和簡單的限度恐怕也是少不了的。
為此,朱壽也算是絞盡了腦汁,然而就在他山窮水盡的時候,貝南卻意外地派人給他送了另外一本厚厚的書籍。
這本書籍的標題只有四個字,而且還是用漢語寫成的。
“職業學校!”
這4個字對於朱壽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明朝的那些創業者們就是從這條路開始振興自己的各種野望的。
沒想到貝南竟然也用上了這一張,真是沒有想到。
其實他哪裡知道貝南這純粹是被逼出來的,與明朝那些早有謀劃的穿越者們,根本就不是一個心境。
至於是何事逼迫了他,說起來朱壽也早就猜到了,他既然只能向外面口述傳播這些先進的工藝,那麼具體的生產就肯定插不上手。如此以來,自然就需要一些專業人才填補這個漏洞。
可專業人才又不是天上掉的,還不是得自己培養。
喜歡朕要抓穿越請大家收藏:()朕要抓穿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