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重視勝過沒有的。

畢竟在這個時候的歐洲大陸碎髮槍還沒有出現,那要等到40年之後的1547年,由一位出生在槍炮工匠、鎖匠和鐘錶匠家庭的法國人馬漢發明。

500年之後的人們提起法國,除了浪漫之外,多半就是對他近代歷史上的某些表現大加惋惜。

作為歐陸全國之一,它的海軍卻長期堅守著綠水海軍的特色,讓他們逐漸喪失了海上的競爭力。

而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的糟糕表現,更是讓他們成為了最大的笑柄。

但是在1850年之前,在許多機械發明上,法國人都是遙遙領先的。

很多傳統器具的改進,都離不開法國人的雙手。

比如丹尼斯帕坪在1681年發明的高壓鍋,

比如路易達蓋爾發明的銀版照相法。

再比如喬弗萊最早建造出了蒸汽輪船。

他們只是沒有發明蒸汽機,也沒有發明內燃機——實際上內燃機出現之後,法國有一位叫做尼考羅斯奧古斯特的發明家,在1876年製造出了第一臺四部衝程的內燃機。

但是晚人一步終究就是晚人一步。

似乎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註定了法國人沒落的命運。

然而在那之前,法國的發明者們還在堅持著一條蓬勃發展的上進位制度。

馬漢的燧發槍,說起來也算是這條路上的必然產物之一。

論起它的構造,大抵是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取消掉了發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了一塊燧石,然後在傳火孔旁邊設計一個擊砧。

在射擊的時候,先是扣引扳機,然後在彈簧的作用之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擊發。

在技術史評論家眼裡,以上那段冗長的話,對市委大大簡化了設計過程,提高了點火率和射擊精度,達到了使用方便、減低成本,便於大量生產的目的。

這導致在17世紀中葉,也就是差不多三十年戰爭中後期的時候,大部分歐洲軍隊都普遍裝備了燧發槍,一直到1848年。整整延續了200多年。

朱壽雖然並不清楚這些內容,但他知道燧發槍是穿越者們會經常提到的武器。

因為他在激發機構上的重大改進,也就是撞擊式燧發機的應用,在穿越者們眼裡,簡直就是革命性的成果。

說起來。被取消掉的那個叫做帶發條鋼輪的東西,恰恰是源自於鐘錶設計當中的某些零部件傳統。而做出這一改進的馬漢,又是出生於鐘錶世家的人物,這難免不會讓人覺得多少是個調侃。

當然也會有人認為,只有出生於鐘錶世家的人才會了解鐘錶與火槍究竟是多麼格格不入的兩樣東西。

但在當時的歐洲大陸鐘錶設計幾乎是奠定了機械發展的各種基礎,以至於在歐洲傳統的古代城市當中,各種教堂甚至非教堂建築都有大型的鐘表存在。

而歐洲人之所以能夠製造鐘錶,之所以能夠讓天文中出現在航海應用當中,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擒縱機構的掌握。

而這種擒縱機構,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被中原王朝所記錄。雖然歐洲早期也出現過類似的東西,但都不怎麼成型,反而是後來宋朝的東西被人偷傳出去之後,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