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斯夏把教科書給了蘇安然之後,去了喝水,順便吃點小餅乾,眼睛好奇地看著教授在白板上面寫下來的知識點。

這個教課的教授,是個外國人,也會一些中文,但是在板書的時候,還是會很順手就寫了英文,對於蘇斯夏來說,只要不是專業名詞,都是可以無障礙看明白。

蘇安然的話,她在學校裡面的成績就很優秀,應該會看明白吧?蘇斯夏沒有去詢問蘇安然能不能看明白,因為蘇安然還在專心地看著她的那本教科書。

教科書裡面涵蓋的內容還是很豐富,而且還涉及到了很多以前以及現在的一些商業上面案例,包括一些收購之類的,多多少少都是跟經濟有關。

其中有一些事例,蘇斯夏現在也沒有看得太明白,或許是因為有些複雜吧?在商業的操作上面,其實表面上描述的話,可能就會覺得很簡單。

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上,那可是一點也不簡單,比如拿收購這件事來說,收購簡單點來說,就是用錢去買下一家公司。

這就像是去超市購買了一盒餅乾,只要你出得起錢,就可以把這個餅乾帶回家了。但,這個交易過程真的這麼簡單嗎?

並不是,大家在購買餅乾的時候,會看到市面上,同型別的餅乾差不多,有一些的牌子的餅乾會比較昂貴,比如某個嘉的餅乾,有些牌子的餅乾會便宜,比如是一些沒有聽過廣告的餅乾。

這就是在某個行業裡面收購公司,有一些的經營很好,不缺乏資金,不需要資金來發展的話,他們大可以拒絕收購,這是公司的底氣。

有一些經營好,但缺乏資金,同時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公司,就會有人選擇融資,也會有人選擇收購,直接把這間公司併入了自己的集團裡面。

有一些公司經營好,資金相對不算很缺乏,但沒有什麼名氣,就是缺乏一個決定性的產品,這一些公司的收購價格就等於是那些雜牌的餅乾,價錢便宜,但是好不好吃,卻不知道,只有買下來,試過了才知道好不好吃。

光是這裡面的調查就足夠蘇斯夏可以慢慢地學習了,她一開始也覺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有錢,我想要買你的公司,你開價。

這個錢,是從哪裡來?如果是從資金流裡面掏出來的話,萬一公司碰到了什麼事情,急需用錢的話,公司卻沒有了資金了?

這樣的話,肯定是不可以,那麼就要換個地方找錢出來收購公司。這個錢可以籌集到了,就要跟收購公司一方開始進入了談判階段了。

這個談判階段是最講究的,要怎麼在一個相對合理的價位拿下了公司,那就是依靠著背後一大堆的資料的調查了。

面對一些不太缺乏資金的公司,收購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是,最難的地方,就是萬一這家公司的發展前景可觀,有其他的公司知道了自己家的公司準備要收購。

說不定,又會插手過來,陰險地把公司被搶走了,自己的收購計劃就失敗了,前提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浪費了,沒有了下文了。

除此之外,對於那些缺乏資金,但又有名氣的公司,收購是最難談攏了,對方只是缺錢,可是不缺乏名氣,他們多數不同意接受收購,如果是融資的話,也是需要好幾場的談判才可能談下來。

融資跟收購不一樣,收購是在一定程度上,這家公司已經是屬於自己集團了,換句話說,如果被蘇氏集團收購,那麼它就是蘇氏集團旗下的公司,以後提起來的話,都是屬於蘇氏集團了。

但是,融資的話,這就是不一樣了,蘇氏集團只是出了一定的資金,交換了一定分量的股份,如果公司賺錢了,蘇氏集團也跟著賺錢。

如果是虧錢了,蘇氏集團也會跟著虧錢了,前提投入的資金,不但沒有得到回報,還發生了虧損了,如果公司要繼續下去,就不得不繼續投錢進去,除非是選擇了止損,撤資了。

這麼一來,蘇氏集團還是虧錢了,儘管蘇氏集團最大的股份量就掌握在蘇斯夏的父親手上,就算是公司有損失,也不至於會失去公司的控制權,但股東們就會有意見了,他們投資蘇氏集團,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虧錢。

要是這些股東撤資的話,多多少少都會對蘇氏集團的資金造成了影響,完全就是連鎖反應,只有一個環節沒有解決好,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上過了三年的課程後,蘇斯夏對於這樣的收購行為,也不敢說是百分百可以成功,在談判桌子上,什麼事情都可以發生,最難考慮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

有些人就是莫名會很固執,特別會執著著某件事情,有些人則是喜怒無常,你完全猜不出對方的心思,有些人則是很容易就被人讀明白了,可你就是拿他沒辦法的那種情況。

蘇斯夏知道,自己現在學到的東西不多,還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是現在的她,也不著急,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

她在幾個月前的國慶假期,有幸跟著這個教授去了外國見識到了幾個跟她一樣,從小就開始修讀商業課程的孩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教授會給他們一群人出題目,然後讓他們來頭腦風暴,討論出一個相對來說最為完美的方案,有時候,還會讓他們分開飾演不同的角色。

就像是坐在談判桌上的收購公司以及被收購公司,他們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可能讓自己的公司付出最少的代價,得到最大的收穫。

這一點,誰也想,就算是普通人也希望是可以付出那麼小小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成功的回報。但不好意思,這個世界沒有那麼簡單。

在這群孩子裡面,蘇斯夏跟幾個孩子的可以談得來,其中有一位就是跟她是敵方的孩子,她是屬於被收購公司的一方,而那個孩子是屬於收購公司的一方。

兩人在談判針鋒相對,就差點動手打起來了,當然,他們是不可能打起來,但還小,會吵架之後,也會真的生氣,生氣也不會跟對方交朋友。

然而,兩人幾乎是爭吵之後,結束了這個作業的實踐課之後,就主動跟對方交朋友了,比起生氣對方,兩人都有了一種遇上了對手的感受了。

在結束了課程之後,蘇斯夏時不時也會跟這個孩子聯絡,很多時候都是在談論有關課程上面的問題,不過也會聊一下生活裡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