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鷸蚌相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軍剛剛收複的晉陽城,還沒來得及休整幾日,就傳來了河北梟雄竇建德部二十萬人南下的訊息,這就像是給興高采烈的唐軍將士們腦門上澆下一盆冷水一樣。感情人人都把河東之地當成了香餑餑,任誰都想來咬上一大口。
好在同樣與河東接壤的馬邑虎軍遇到了突厥人入侵,無暇分心晉陽,否則竇、謝二賊一合流,那這仗還怎麼打。
晉陽太守府內,李世民正和房玄齡、杜如晦、段志宏、侯君集等文武商量應敵之策。
房玄齡:“大都督,此番竇賊前來,聲勢浩大,我軍應避其鋒芒,挫其銳氣於晉陽城下,到時便可一鼓而殲之。”
杜如晦:“玄齡之計甚妙,竇賊所部不善攻城,不出意外,幾番攻城下來,便會銳氣盡失。”
李二一言不發,摸著下巴在思考什麼。
邊上的段志宏不明就裡,開口問道:“莫非大都督已經有破敵良策?”
李二回答說:“我倒是沒將竇建德放在眼裡,雖說夏軍兵力強盛,但最多也不過是魏刀兒之流的烏合之眾罷了,我擔心的是馬邑謝賊所部的動向……”
段志宏:“大都督請寬心,早有細作來報,突厥人已經發兵馬邑邊境,謝賊所部兩萬餘人大部已經開拔,與突厥人形成對峙局面,一時半會難以插手河東戰事。”
李二:“我所擔心的正是突厥人,諸位難道不覺得他們來得太湊巧了嗎?就像是和馬邑謝賊約定好的一樣!”
侯君集疑惑的說道:“據報,馬邑謝賊前些日子確實殺了不少突厥人,以突厥人的個性,不大會善罷甘休,前來報複也屬正常。就算馬邑賊軍想趁火打劫,憑他們那點人馬又能幹什麼吶?”
李二:“諸位可別忘了,就是馬邑謝賊那丁點人馬,打下了我軍城高牆厚又重兵防守的晉陽城,才有了今時今日這般局面。吩咐下去,嚴密監視馬邑賊軍的一舉一動。同時我軍收縮兵力於晉陽城下,準備與竇賊決一死戰。”
不幾日,竇建德所部陸續來到晉陽城下,二十萬大軍,漫山遍野的鋪開,把晉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夏軍的國子祭酒淩敬獻計說:“大王可派一支偏師,一路南下,取了河東其它之地。這樣,晉陽城就成了一座孤城,唐軍上下勢必士氣盡失,那時便可破之。”
竇建德一聽,連忙拍手稱好,正欲實施此計,不料卻被其他諸將勸阻。
大將範願站出來說:“大王,我軍雖有二十萬之眾,但晉陽城內唐軍亦有十萬之數,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如今我軍要四面圍城,兵力已經不佔優勢,焉能再分出一隻偏師去取河東城池。”
高雅賢附和道:“範將軍所言不虛,想那魏刀兒、宋金剛之輩,先前佔據了河東大片城池,看似風光無限,但在敗給唐軍主力後,前番戰果盡數化為烏有。末將以為,只要我軍能在晉陽一戰中,消滅唐軍主力,到時候,河東其它城池唾手可得。”
董康買、曹湛、王小胡等將也都同意先在晉陽城重創唐軍,然後再南下。
夏王竇建德遂不用淩敬之計,一門心思打起了晉陽攻城戰的準備。氣得淩敬心中大罵:“豎子不足與謀。”
數日後,晉陽城下。
夏軍將士像潮水一般的湧向晉陽城東門,沖車、雲梯、井欄、投石車一應俱全,對著晉陽東門就是一陣狂轟亂炸。怎奈東門守將侯君集也是一員大將,防守起來滴水不漏,愣是沒讓夏軍一兵一卒登上東門城頭。
兩軍從日中戰至日落,夏軍除了留下三千具冰冷的屍體外,連毛都沒摸到根,氣得觀戰的夏王火冒三丈。
又過了幾日,夏軍轉而又對晉陽城南門發起了攻擊,唐軍守將段志宏同樣也不是吃素長大的,他不但穩穩的守住了城牆,還一度派騎兵短暫出擊,焚毀了夏軍不少攻城器械,這讓夏軍顏面盡失,士氣大跌。夏王竇建德更是命人將幾個無令而退的夏軍將校統統砍頭,這才穩住了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