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在拍攝那場紅衣白發,縱琴自娛的那場。這場戲有一個對比,一段出現在回憶之中,是慕容扮演的紅衣年輕時候青澀時代和後來歷經滄桑後白發的時代,兩個時代不同的經歷和沉澱,但卻是相似的場景。

在彈奏一曲之後,紅衣倚靠在躺椅上,背景是一片綠幕,到時候後期會加上一個深山中雲霧嫋繞間的懸崖,凸顯出人煙不至的孤寂。

老趙盯著鏡頭,小明跟攝影的同學,還有燈光,收音在交代細節,執行導演的事情肯定是他來做啊……李蓉正在跟慕容講戲,畢竟不是表演專業的,表演上有些生疏,不過好歹也是影視學院的學生,沒吃過豬肉總是見過豬跑的,勉勉強強還算是能夠達到幾個人對於表演演技的要求吧……確實有些勉強。

只有葉沉溪,這個時候還坐在攝影棚另外的一個角落,正在和曹若若視訊通話。

青魚網路的美術組早已經開始了全國採風,組織上定製了兩種方案,先苦後甜和先甜後苦。

顧名思義,前者的話,先得深入祖國西部和北部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包括高原,深山老林,戈壁,沙漠這樣的自然地形,這樣一圈兒之後再回到江南水鄉的小鎮。

後者剛好相反。

這兩種方案讓這次派出去14個人的採風團隊自己內部投票決定,他們並不一定是公司老人,經驗彷彿的那種,但都是青魚網路未來重點培養的美術方面人才。

楊舒自然也在其中,她基本上是葉沉溪欽定的未來的美術總監,葉沉溪很看重她的藝術感官,創作能力,就是管理方面的東西還要和曹若若多學學。

這樣的問題就像是一盒便當裡,最大坨的那塊瘦肉是最開始吃掉還是最後吃掉的選擇,採風團隊裡絕大部分人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前者,先苦後甜。

好東西要留到最後去享受。

前段時間為了表示公司對這次採風之旅的看重,在最艱難的甘隴境內的騰格裡沙漠和戈壁灘時,葉沉溪還在影視學校請假,親自陪同了一週時間。為了採集到最自然的,沒有經過人為開發,人工雕琢痕跡的原生風貌,團隊並沒有選擇常規的旅遊路線,而是請了當地的居民帶路,直接進入戈壁和荒漠的腹地。

沿著礫石和黃沙,一望無際的地平線,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古城的遺跡,斷壁殘垣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

這種經歷千年風沙,真正物理意義上的風沙的磨礪最後沉澱下來的文化遺跡,讓整個團隊都感覺到一種震撼。雖然只是簡單的殘垣,不見當年整個城池輪廓,但這種震撼的厚度是來自於歷史和歲月。

當然,行程安排上還是安全第一的,不會去那些實在過於深入荒漠,了無人煙的地方,不過有時候沉迷在某些景色之中,多耽誤了一點兒行程,還是會挖個篝火,撐起帳篷原地休息一晚。

夜裡溫度著實很低,況且這種地方哪兒來的網路訊號,晚上大家就只能圍著篝火烤肉喝酒,閑聊唱歌。

加上導遊啊,挑夫啊,安保啊之類的二十多號人,圍成一圈,縱情尬歌尬舞

各自推舉人才,站到中間去唱歌跳舞表演節目,這個團隊裡一半都是妹子,有些人還帶了樂器出門,倒是不缺才藝和起鬨物件。楊舒這種呆萌,有才華又身居高位的更是重點照顧,平日裡她在公司人氣也挺高的,她的作品很明顯就是大家努力學習,作為自己正常標準的目標。也是無奈,舒妹子又只能站到中間,再來一曲《血染的風采》,這是她的個人保留曲目,也是成名曲了……好像……她就會這麼一首。

眾人愕然,倒是有幾位原住民大老爺們兒跟著她唱了起來。

葉沉溪就坐在那裡,古裝戲裡就是部落酋長啥主座的位置,與民同樂,偶爾很鹹魚地喊兩聲“好!”,然後鼓鼓掌拍拍手。

在這種篝火玩火的氛圍之下,也不是平時裡領導那種三胖式的鼓掌,相對而言比較縱情投入。

有幾個作死也被這種氛圍感染,酒壯人膽下還會喊:“葉總來一個!”然後一堆人跟著起鬨:“葉總來一個!”

民意真的不可違麼?

隨後大家得到一個“葉總的凝視”還附贈了笑容,實話實說這個笑容並不陰冷,就笑容本身而言是很灑然的那種,還算比較有親和力。不過大家瞬間又“哈哈哈哈……”轉頭又朝向楊舒:“楊舒再來一個!”“楊舒再來一個!”

現代人,偶爾脫離網路世界,走進大自然中,並不一定都會覺得“還是他媽回去上網好玩”的。

走著走著那群人就發現,這段旅程不僅僅是寫生採風,原來還有點兒員工素質拓展訓練,磨煉心性,增強團隊凝聚力的作用啊……

……

葉沉溪此時便在膝上型電腦上一邊聽曹若若報告進度,一邊檢視他們近期産出的作品。

在戈壁和荒漠之後,他們又去了邊藏的高原,雪山腳下,海拔4000米的地方。在原始叢林之中,走的是葉沉溪曾經獨自走過的那條路。

當時葉沉溪就為原始,甚至帶點兒野蠻氣息的叢林景貌迷醉,現在他們的作品,彷彿又回想起了當時獨自行走的時光,在遇到夏青魚之前的那一段自我放逐。

西北這一圈兒走忘了,接下來這個團隊會進入中原幾個著名的風景區,苦盡甘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