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永樂朝新政 二
章節報錯
這兩個建議也是林瀟宸經過深思熟慮的,對皇帝和老朱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損失,而且最大程度維護了中央集權,不會遭到朱棣的排斥。
大明的刑部肯定很歡迎這個舉措,因為司法獨立以後,刑部自身的地位就迅速抬高了,估計也會得到各地官員的支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誰願意天天坐堂問案,還擔著冤假錯案的風險?
但林瀟宸對於軍隊方面的改革舉措,大明朝的文官們怕是就不樂意了,他們總想著把全國的軍政事務都由文官來掌控,可是軍政分離以後,文官就沒有了插手軍隊的機會。
“沒想到瀟宸你除了對軍事方面和軍國戰略頗有建樹,對國家的政務也有如此精闢的見解,三保,你去把高熾、道衍大師和金忠也叫過來,咱們喝著茶,好好的聊一聊。”朱棣對一邊的馬三保說道。
林瀟宸的兩個建議,都對皇權沒有侵害,而且也代表了現如今大明軍方的態度,他是很贊成的,兵權集中於皇帝,司法獨立不受干擾,這對大明沒有任何的弊端。
雖然從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時期,就重文抑武,抬高了文官的地位,可保家衛國的,還是軍隊的將領,林瀟宸既然提出來軍政分離的方式,他就得做出積極回應,反正也沒有損害老朱家的權威。
等到朱高熾、道衍大師和金忠來到沉香殿,林瀟宸就繼續談到了自己對大明目前局面的一些見解,首先牽涉到了大明的現行幣值。
大明寶鈔這種玩意爛成一坨屎,朝野對此苦不堪言,勢必要進入白銀時代,讓白銀、銅錢正式取代大明寶鈔。
前期洪武時期的寶鈔濫發,導致目前的大明,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回收大明寶鈔,維持國家的信譽,只能採取這樣的辦法。
有人說大明朝倒就倒在白銀方面,這是不準確的,各國都在使用黃金白銀,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
關鍵是後期白銀大量流入大明,白銀貶值後入不敷出而造成的,也是因為大明朝廷沒有及時進行應對,這些事,在永樂年間是不會出現的。
“大將軍說的一點都沒錯,寶鈔目前雖然是朝廷的法定流通貨幣,可價值在日益削減,洪武八年的時候,一貫寶鈔等於一千文小錢,可是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二十年變成一貫寶鈔等於一百文小錢,縮減了十倍,目前,連五十文都很難兌換,暗地裡流通的都是白銀和銅錢。”金忠點點頭說道。
他是洪武二十四年到燕王府出任侍衛的,後轉入王府長史司做長史,博覽群書精通兵法,深受朱棣的信賴,也是靖難之役的幕後推動者之一,與朱高熾的關係極好,等於左膀右臂。
“三姨夫,朝廷的財政收入,寶鈔的使用佔據了很大份額,沒有那麼多的黃金白銀和銅錢作為儲備,如果把白銀銅錢變為民間的主要流通貨幣,朝廷花錢的時候怎麼辦?”朱高熾問道。
“大明沒錢用,一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產銅量不足,沒有大量的銅來鑄幣,另一方面來自於大明自身的需求,太祖高皇帝連續十三次北征,軍費像是潰堤一般的花出去,很多時候都用寶鈔來支撐,再就是朝廷徵收的田賦,全都是糧食等實物,無法轉換變為銀子。”
“大元的財政崩潰,就是濫發紙鈔,紙鈔的發行,必然和黃金白銀的庫存是對等的,也考慮到市面的物產是固定的,比如大明每年生產價值五千萬兩白銀的物資,國庫有五千萬兩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你發行五千萬兩的紙鈔,這就是合適的,否則就要引起貶值,你發行一萬萬兩,貶值就是一倍。”
“紙鈔發行的越多,購買力就會變得越低,更何況,大明的寶鈔不能兌換黃金白銀,老百姓根本不認,說得難聽點,全都是因為朝廷的信譽,才流通到現在。”
“從太祖高皇帝時期,大明寶鈔的濫發,已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危局,除非朝廷能夠用等值的白銀予以兌換,否則,寶鈔就必須退出大明的貨幣體制,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事實。”
“如何增加朝廷的收入,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供皇上和諸位,那就是對朝廷的財稅制度予以改革,施行新的辦法,具體怎麼來操作,可以分為這麼幾點。”林瀟宸說道。
朝廷命官的工資居然是糧食,這是不合理的,糧食換錢再買需要的日用物資,中間也是有損耗的,此外,當官的薪俸太低容易滋生貪汙,新朝要給官員們加薪,作為施政的一大特色,收攏官員們的心。
朝廷解決了官員的收入,緊接著跟來的就是推行攤丁入畝,官員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取消人頭稅,農民和手工業者自由謀生,這當然不是林瀟宸想出來的,而是雍正皇帝的辦法。
“這能行得通嗎?讀書人在大明的地位,是朝廷刻意抬高的,免於繳納賦稅,這是鼓勵他們讀書為朝廷做事的策略,這個方案,勢必要引起讀書人、文官和地主士紳的強烈反對!”朱高熾懷疑的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們讀書有了功名,就能享受朝廷的補貼,做了官,能領到朝廷的高薪俸,這還不夠優待嗎?土地兼併,這是朝廷必須認真面對的弊端,我們也不用自欺欺人,這樣的事情,在洪武朝後期已經開始了,江南是最為嚴重的。”
“朝廷把所有的開銷全都壓給老百姓,這就逼著他們把自家的土地,掛到了讀書人和官員士紳的名下,躲避朝廷的賦稅,自身也成為這個特權階層的佃戶,承受對方的剝削,好處讓這些特權階層得到了,朝廷反倒掉到了坑裡,那不成了傻子嗎?”
“土地是大明朝廷的,是國家的,有多少地就得承擔多少義務和責任,因為糧食是關係國家安危的頭等大事。而且大明的疆域有限,土地的總面積有限,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土地的人均面積會越來越少,也意味著很多人將沒有地可種,這樣的局面就危險了。”
“老百姓的要求很低,最起碼要吃飽飯,因此,朝廷必須要保證每個人最基本的生活用地,這才能讓大明保持穩定。官員士紳買地也要有標準,買的越多繳納的賦稅越高,逼著他們不敢買。”
“人口為什麼要實現流動,這是緩和土地矛盾的舉措,不管朝廷想什麼辦法,也總會有人鑽空子,在傳統的思維中,土地還是代表著財富,畢竟大明是以農耕為主。如果不堅持定為大明的祖制,讓子子孫孫必須遵照辦理,連這個策略也難保不會被廢除。”林瀟宸淡淡的說道。
喜歡錦衣諜影請大家收藏:()錦衣諜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