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紹明的態度是固執己見,認為林瀟宸身上既然有不合理的疑點,朝廷就要早做防範,未雨綢繆才能把威脅降到最低。

而宋晟反對朝廷師出無名,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對林瀟宸下手,馬場騎兵的問題,或許林瀟宸只是有疏漏,如果朝廷選擇問罪,這種決定的風險非常大,甚至可能引發北疆的動盪。

所有人,靜候建文帝的旨意,作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這種牽涉邊疆統帥的重大事件,也只能他來乾綱獨斷,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就連錦衣衛的佐證,也屬於似是而非是。

“宋愛卿,這件事情可不簡單,就是因為這些馬場騎兵的出現,導致平燕將軍的圍剿行動功敗垂成,朱棣和叛軍主要將領逃走,再次威脅到朝廷的安危,所以,背後存在的隱患,哪怕不是徵虜大將軍刻意為之,他的疏忽也存在著疑點,讓朕不得不重視。”

“朕決定,免去林瀟宸徵虜大將軍和北疆大都督的職務,轉任新增設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來京後冊封為世襲侯爵,負責與兵部尚書一起,協助朕處理全國軍務,征討朱棣叛軍。”

“宋愛卿,朕任命你接任徵虜大將軍、北疆大都督職務,回到草原後儘快與林瀟宸辦理交接,穩定住北疆的局面,等處理完泰寧衛和福餘衛等蒙古部落的擾邊事務,聯合平燕將軍共同圍剿叛軍。”建文帝說道。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他對林瀟宸的表現向來非常滿意,這是太祖高皇帝留給他的重要輔助力量,儘管當時的朱元璋,曾經告誡他不要輕易動林瀟宸的位置,但他還是不放心此人可能導致的威脅。

關鍵在於,林瀟宸和朱棣是連襟關係,就如同他不會放徐輝祖和徐增壽帶兵對付朱棣是一個道理,親情會成為反叛的誘因。

建文帝認為,他登基以來的信任,對得起林瀟宸給大明做出的巨大貢獻,大明重號將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的北疆大都督,年紀輕輕出任如此要職,除了沒有賞賜爵位,該做的都做了。

而且作為大明的臣子,林瀟宸應該無條件服從朝廷的命令,哪怕是錯誤的命令,哪怕受到一些委屈,更不要說他還給了林瀟宸一個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的職務,並且加封為世襲侯爵。

“臣遵旨!感謝皇上的信任,臣一定會竭盡全力,為大明守住北疆。”宋晟再次下跪說道。

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

洪武皇帝初期,倒是有過大都督府的設定,後來因為權力過大,洪武皇帝就拆分為前後左右中五個都督府,彼此相互制約。

看起來朝廷為了把林瀟宸調回來,也是花了心思的,竟然把這個職務重新恢復,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明升暗降,聽起來似乎是掌管全國的軍隊,實際上什麼也管不了。

至於世襲侯爵的爵位,聽起來似乎是很高的封賞,這對一般人也合適,盛庸就因為守住濟南城,所以被朝廷封為歷城侯。

但林瀟宸的功勞之大,豈是盛庸能比的?最起碼也要封個世襲公爵才能讓人心服,老朱家的氣度也不過如此而已!

“啟奏皇上,臣以為徵虜大將軍可能會因為與泰寧衛和福餘衛作戰,選擇拖延返回時間,以致於交接推遲,後續生出變故,所以此次宋都督返回,臣請皇上派錦衣衛持聖旨隨行,不容他推諉拖延。”

“為了安撫北疆大都督府的麾下各衛,臣建議對作戰有功的將士進行厚賞,幫助宋都督收服人心樹立威望,實現徵虜大將軍和北疆大都督的順利過渡。”蔣紹明說道。

如果因為和蒙古部落打仗,而暫時不予交接職務,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當理由,對此,皇帝和朝廷不能借題發揮給林瀟宸定罪。可林瀟宸知道自己要被調入京師,故意放緩作戰速度,拖個一年半載的不稀奇,打仗的事,戰場瞬息萬變,誰都拿他沒辦法。

蔣紹明的意思是,由錦衣衛拿著皇帝的聖旨,監督著兩人儘快交接,在規定的時間內辦不完,那也得跟著錦衣衛到京師任職,否則就是違抗聖旨,錦衣衛可協助宋晟掌握局面。

北疆大都督府的麾下將領,對朝廷肯定是忠誠的,有兵部行文和聖旨,他們必然會遵從,遠比宋晟帶著行人司的行人傳旨更有威懾力!

“准奏,這次北疆大都督府長途奔襲韃靼汗庭,打了一場決定十年穩定的大勝仗,應該予以嘉獎,宋愛卿走之前,要把這件事和兵部辦理妥當,”

“大明的北疆,漠南漠北、唐努烏梁海和阿爾泰山東部草場,來之不易,是朝廷將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宋愛卿,朕就託付給你了!”建文帝說道。

皇上啊,您的託付和信任,臣不敢接啊!

宋晟也不敢多說什麼,告退後返回了城外,與錦衣衛指揮僉事陳言彬交接了俘虜。他則是住到了城裡的客棧,等著和兵部協商有功將士的封賞事宜,而此時,盛庸和平安先後戰敗的訊息,也傳到了京師。

擊敗盛庸後,朱棣率領大軍向真定發起進攻,考慮到攻城會造成極大的傷亡,不符合打擊平安主力的戰略意圖,所以他決定把平安率領的朝廷大軍引出來作戰。

隨後燕軍派遣多支部隊在周圍籌集糧草,造成燕軍軍需匱乏的假象,密偵司的間諜,則是透過內奸向平安和安陸侯吳傑透露此事,兩人也決定襲擊燕軍,雙方會於藳城石家莊藁城)。

當日的大戰,燕軍受到朝廷大軍弓弩火器的射擊,導致損失慘重,衛指揮使薛祿被平安生擒活捉,隨後他掙脫綁繩,逃離了朝廷大軍。

而次日,兩軍再次交戰的時候,突然又颳起了大風,燕軍以為是老天幫忙,藉助風勢順風發起進攻,而且士氣大振,四面圍攻,斬殺了朝廷大軍六萬餘人,基本摧毀了真定的主力,吳傑和平安帥殘部逃回真定,堅守不出。

朱棣繼續向南進攻,一直到廣平府的大名邯鄲)才駐紮下來,局面對朝廷顯然不利。

喜歡錦衣諜影請大家收藏:()錦衣諜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