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藝術管理公司有自己的藝人評級標準,最高等級是特級,在下面則是甲乙丙丁四級。

楊羽剛進公司時,是最低階的丁級評級,之後單曲爆紅後,立刻被調至丙級,現在專輯大賣又調至了乙級。

短短時間內,銀河藝術管理公司對楊羽評級接連提升,帶來的改變可不單單是叫法。

不管是資源傾斜,還是投資力度,母公司銀河娛樂都會隨著提升而增加比重。

當然面對楊羽這份爆火的銷量嗎,也同樣引起了媒體和其他公司的重視。

媒體自然是大加報道銷售數字,他們很自覺的把預售數字也算了上去,打出了超級創作新人王,一週專輯狂賣近五十萬張的大標題。

而對於那些大公司而言,他們更關注的確實最終的預測總銷量。

兩百萬張預估銷量,按照國內一百萬張便可認證白金唱片的標準,已經是雙白金標準。

看到楊羽第一張專輯就能沖出如此銷量,已經足以讓他們撕下最後一點羞澀,赤裸裸的朝著楊羽揮動鋤頭。

首先發動的是老牌唱片公司麗聲唱片,麗聲唱片不但在國內知名度不小,更是在東南亞一帶華人地區很有市場。

不過近幾年聽眾風格改變,麗聲唱片人才出現斷檔,已經快被一些後起的公司超越了。

所以麗聲唱片急需一個能扛起銷售大旗的當家明星,現在楊羽冒出來,麗聲唱片自然是垂涎欲滴,一副饑不擇食的樣子。

雖然做了出頭鳥,但面對銀河娛樂這種大型傳媒公司,麗聲唱片也沒有硬碰硬的撞上去,而是選擇了另闢蹊徑去挖角。

麗聲唱片現任總經理在接受知名八卦娛樂雜志《娛樂新週刊》採訪時,大肆炮轟現在一些娛樂公司對於新人待遇苛刻,指責某些公司壓榨旗下藝人利益到了極致。

並且爆料稱,新人歌手和公司簽署了奴隸合約,單曲銷售額七十多萬次,預售專輯銷售額快八百萬,新人歌手在包辦了詞曲唱編主要工作後,到手竟然最多隻有十幾萬元。

其實麗聲唱片是不可能知道楊羽合同細節的,但憑這些公司多年的經驗,在根據以前一些其他銀河娛樂藝人的合同資訊,稍微一推算,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最後麗聲唱片半遮半掩的表示,如果麗聲唱片作為這位新人歌手的公司,一定會最大化這位歌手的利益,保證歌手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些話經過《娛樂新週刊》大肆報道,立刻引起媒體和公眾的熱議,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說的是銀河娛樂和楊羽。

媒體們自然是不會錯過如此勁爆的新聞,在《娛樂新週刊》開了頭後,立刻參與到這個最火的話題之中。

有的拿來以前的老新聞炒一炒,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反正只要能扯到利益分配的,都拿出來增一下新聞熱度。

有的則學習《娛樂新週刊》,向各行業內公司採訪,此刻有了麗聲唱片做出頭鳥,其他人也不再矜持。

紅星唱片,天地音樂兩個國內的大唱片公司,還有其他對楊羽感興趣的小唱片公司,紛紛跟著炮轟。

一時間,這些公司紛紛化身道德標杆,開始炮轟某些無良公司,並且紛紛對楊羽暗送秋波。

為什麼這些公司會如此看好楊羽,拿之前發片的許昕玲來對邊下便知道了。

許昕玲可是國內公認的一線的女歌手,天地音樂的當家歌手之一,在國內音樂圈沉浮數年,累計了不少歌迷,本次的專輯更有兩首歌登上公信榜。

就即便這樣,許昕玲第一個月銷售期結束之後,她的專輯總銷量剛剛過八十萬張,預計總銷量能夠突破兩百二十萬張,也就比楊羽的成績稍好一些。

而且根據那些唱片公司和相關雜志的專業分析,許昕玲專輯能夠達到現在這個銷量水平,其實和楊羽所寫的那兩首歌有很大的關系。

這麼一對比一分析,各大公司怎麼還看不出楊羽的潛力,不管是才華還是在唱片市場上的號召力,楊羽作為一個樂壇新人,未來的前途已經不需要懷疑了。

有才華還能賺錢,這些公司現在的表現也就可以理解了。

媒體的報道當然不止以上這些,以上的媒體都攝於銀河娛樂的名頭,打著擦邊球去熱炒,盡管其實大家都明白,但總算留了些情面。

但有些名氣大,牌子硬,絲毫不懼銀河娛樂的老牌媒體就不同了。

比如《南方娛樂週刊》和《音樂之聲》,便直接指名道姓的說出了銀河娛樂和楊羽的名字。

最新一期的《音樂之聲》評論道:銀河娛樂這種做法是在透支華夏音樂市場的未來,在音樂市場本就疲軟的現在,過渡壓榨新人,會讓有意於音樂領域的未來從業者大大減少。

而在這一期公佈的公信榜上,音樂之聲再次對這件事推波助瀾,火上澆油。

因為楊羽這一張專輯十首歌中,竟然有八首歌上榜,這下子可驚爆了所有人媒體和公眾的眼球。

在專輯銷量帶動下,沖上榜首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第二名《倔強》、第六名《光榮》,第九命《海闊天空》,第十二名《最初的夢想》,第十三名《生如夏花》,第十四名《蝸牛》,第十五名的《我相信》。

加上之前許昕玲還在榜的兩首歌,公信榜史無前例的情況出現了,五十首在榜歌曲中,有十首是出自同一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