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做好準備返故鄉(第1/2頁)
章節報錯
歸家在即不能延,提早準備帶細軟;老鄉難捨也無奈,全面接手絲綢行。)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耿家兄妹三人和李老鄉聯手經營“昌盛絲綢行”已經奔第四個年頭了。考慮到這老鄉兄妹仨歸家在即,李老鄉決定讓剛剛從小學堂畢業的兒子李根來鋪子裡學徒做絲綢生意。這個聰明而又略帶點兒羞澀的男娃兒已經十三歲了。他不但個頭竄起了不少,而且也掌握了比較紮實的文化知識,已經具備了學本事幫助父親支撐家業的基本條件。
當時正值小學堂放假期間。於是,耿正向李老鄉建議:“不如讓嬸子和小臘梅也來店鋪裡來做一些接待經營的練習吧!照咱們現在的經營規模,只要你們全家四人都可以上得了手,我們歸去之後,店鋪仍然可以照常運轉的!”
李老鄉說:“也行,那就先試試吧!如果還可以勉強運轉,那當然是最好不過啦;否則,要是實在運轉不了,叔就只得僱傭外人了。唉,找幾個合適的人幫叔做具體的經營,還真有些不容易呢。”
耿英卻說:“叔,肯定行的!弟弟和妹妹已經長大了,也都很聰明。您也知道的,爹爹帶著我們南下那年,小直子才八歲。爹不在了以後,我們兄妹三個在jdz上幾乎兩手空空的苦苦創業時,弟弟他也才只有十歲,這不也一路走過來了嘛!而且更重要的是,您還有嬸子,她非常能幹呢!”
李老鄉讚歎地說:“咳,像你們兄妹三個這樣既能幹,又能吃苦的人能有幾個啊!”
耿直說:“我姐說過,人都是被逼出來的!咬牙幹幾年,也就挺過來了!弟弟和妹妹都在一天天長大呢!您和嬸子又都年輕力壯的,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李老鄉拍拍耿直的肩膀,感激地說:“謝謝你們的鼓勵!若要說到論條件吧,叔現在與你們當年相比,那可是強老鼻子了。你們放心,叔會帶著全家人好好兒地經營咱們這個店鋪的。叔決不辜負‘昌盛絲綢行’這個響噹噹的牌子,一定要讓她永遠興旺發達!”
轉眼間,小學堂的下一個學年快要開始了。而在那個假期內,李老鄉的寶貝女兒小臘梅幾乎每天都隨同母親在“昌盛絲綢行”幫忙。這個聰明伶俐的小丫頭就好像一隻快樂的小喜鵲一樣,跑前跑後地招呼顧客,高高興興地做著各種各樣力所能及的活計。耿英看在眼裡,覺得這小臘梅真還是一塊學做生意的好材料呢,於是在說笑之間對李老鄉說:“叔,依我看,您不如現在就中止臘梅妹妹的學業吧!您和根子弟弟都是很有文化知識的人兒呢。這以後啊,你們一家人一邊做這絲綢生意,一邊抽時間繼續教臘梅妹妹學習文化知識也是可行的啊。我和哥哥就是這樣培養小直子的,他現在的文化知識一點兒也不比我倆少呢!”
李老鄉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唉,說實話,我很想讓寶貝女兒也讀到小學畢業呢!可眼下這個情況,看來也恐怕只能是如此了。可真要讓我做出這個決定,還實在是有些難啊。唉,不管怎麼說,這不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嘛,容我考慮考慮再說吧。”
又一個八月十五節如期而至了。李老鄉夫婦和耿正兄妹三人都知道,這將是他們在南國過得最後一箇中秋圓月節了。和前三年過節時一樣,李老鄉一家人又和兄妹三人一起,圍坐在租住小宅院兒裡那個寬敞廚房內的大飯桌前,津津有味兒地吃了圓圓胖胖濃香四溢的鮮羊肉大水餃和大雜燴菜,只是在今年的飯桌上,李妻又高高興興地多端上來一條她最拿手的西湖醋魚和一大盤子腰果蝦仁。至於上好的月餅和各色南國新鮮瓜果,還是照例又買了帶來。
那日裡一整天都是半陰的。到了晚上,天兒仍然沒有放晴的跡象。但對於耿正兄妹三人來說,他們想得是明年的這個時候,他們就回到老家和親人們團聚了!因此間,思念親人們的心緒已經被渴望團聚的希望完全取代了!
儘管爹爹不能和他們一起回去了,但他們又能有什麼法子呢,只能是順其變了啊!
老家那一帶不是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語嘛:有奈無奈,赤著腳板兒走到五臺!唉,在好多的時候,人是需要,也只能順勢而變的。赤著腳板兒走向目的地,那既是無奈,但同時也是一種執著,一種堅持啊!
為了實現爹爹的那個美好的夢想,他們已經執著地堅持了!
他們就要能夠告慰爹爹的在天之靈了……
當時光進入到農曆的十一月中旬時,已經快到約定返家的最後期限了。儘管在此時,他們與李老鄉聯手經營的“昌盛絲綢行”的生意依然非常火爆,每日裡顧客盈門,銷售量蒸蒸日上,但歸途在即,他們不能再繼續做下去了。細細計算一番,50的店鋪轉讓金,加上這幾年分得的紅利和兄妹三人的薪水,以及開了這個鋪子以後還剩餘那幾百兩銀子,數量已經相當可觀的了。
事實上,來到杭州這幾年來,他們雖然購買了不少書籍,也添置了有限的幾套衣服,但這些支出算起來只不過是九牛一毛呢!總之,可以帶回去的銀子已經足夠在老家“三六九鎮”做一番事業,完成爹爹當年帶他們出發時立下的那個宏願了。於是,他們決定將“昌盛絲綢行”全部轉讓給李老鄉,然後衣錦還鄉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天晚飯後,兄妹三人坐在寬敞的廳房裡商量回家的事情。耿正掰著手指對耿英和耿直說:“我考慮過了,咱們返家的途中,有幾件事情是必須做的。首先是繞道去jdz北門外給梁爺爺和梁奶奶上墳;接下來就去看望那個路邊小飯店的大哥大嫂,只可惜當時沒有問大哥的姓氏,也沒有看飯店的字號,不過那個小村莊的名字叫‘望山寨’我們是知道的;再就是去看望武昌鎮的白娘娘、小青姐和東伢子;過江前,還得替咱爹看看碼頭上的船老大伯伯、祭奠祭奠白么爹;過江之後,咱們在漢口鎮上再找一找張伯伯一家;過了黃河還要去灘頭村看看老爺爺和老奶奶,但願二位老人家還健在!”
耿英說:“這些都是必須做的!”
耿直也說:“我很想念娘娘和小青姐姐呢!”
耿英說:“可以想見,娘娘他們知道了咱爹已經遭遇了不幸,肯定會很難過的啊!”
耿正說:“誰說不是呢。要是我們在碼頭上見了船老大伯伯,在漢口鎮上找到張伯伯,再見到黃河邊上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也都會很難過啊!而且更惋惜的是,我們連爹的屍骨也帶不回去……”
耿英聽了哥哥這話,眼淚就止不住流了下來。
耿直又開始埋怨自己了,念念叨叨地說:“都怪我,著急上山……”
耿英擦乾眼淚,輕輕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說:“唉,還多虧了你非要著急上山!若是照我當時的想法,我們倒是和咱爹一起去了,但咱娘和蘭蘭就再也見不到咱們了。而且,咱爹的夙願也就不可能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