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耿老爹決定下江南
章節報錯
夢想在心不放棄,耿老爹決定下江南;賢妻強阻終無果,節後動身時不延。)
耿老爹堅持要帶著三個大一些的娃兒外出闖蕩的那一年,其長子耿正已經虛歲16了。此時的他長得儀表堂堂,不但成了父親的好幫手,而且很會照顧弟弟妹妹。平日裡一旦遇到困難艱險什麼的,他總是擋在前面,頗有長兄風範。次子耿直只有8歲,還屬於頑皮的小孩子,但他非常聰明伶俐,而且長得虎頭虎腦的,很是招人喜歡。長女耿英是家裡的老二,那一年剛滿13歲,已經出落成一個窈窕少女了。她紫棠色的圓臉盤,高鼻樑,丹鳳眼,微微上翹的弓字嘴巴,很是耐看;而且她的頭髮頗好,一條黑亮的長辮子直達小腿部位;每當走在街上時,漂亮的長辮子有節奏地在身後擺動著,總能引來不少人羨慕的目光;加之她從小非常懂事,不但聰明伶俐,心靈手巧,而且很是能說會道,因此成了家裡的外交使者。次女耿蘭尚不滿4歲,是爹孃的老疙瘩,兄姐們的小寶貝。
老話說,“天旱禾早熟,早熟少收成”。那一年,原本忙碌而略顯漫長的秋收很快就結束了,但耿老爹夫妻倆卻閒不下來,心裡邊更是猶如打翻了五味瓶。
對於丈夫要帶著三個大一點兒的娃兒外出闖蕩去的事情,郭氏一開始是堅決不同意的;但生性善良且很有教養的她,原本不會採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辦法來加以要挾,只是想方設法勸說丈夫打消這個念頭。
看看自己實在說服不了這個主意已定的倔強傢伙,可憐巴巴的郭氏只好請左鄰右舍的當家人都過來幫她勸說。在依然無果的情況下,她甚至還搬出了自己的爹孃出面阻攔,但耿老爹依然不改初衷,只是非常耐心地反覆陳述自己的想法,一副不實現願望絕不罷休的倔強勁兒。而且,他還督促長子耿正和長女耿英幫著自己說話,竭力說服岳父母同意他父子們出去打拼一番事業。
耿正和耿英此時正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齡,加之受爹爹的影響頗深,爹爹的願望就是他們的願望,自然幫著爹爹說話;甚至連小小年紀的耿直,也站在爹爹這一邊。看到這父子們信誓旦旦的樣子,善良的老人到最後也沒得說了。
看看事已至此,萬般無奈的郭氏只好強忍著滿腹的不安,開始考慮給父子四人準備出門的行囊了。
對於耿老爹來說,他儘管力排眾議可以帶著三個大一點兒的娃兒外出闖蕩去了,但妻子和親人們的擔憂,他看在眼裡,也愧疚在心頭,那一份苦痛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可這話說回來,倘若父子們不出去闖蕩一番,僅僅靠在家裡種這些土地,就一輩子也實現不了那個由來已久的夢想;所以,他只能往前走!
早在好多年前,耿老爹就常聽人說,江南的一些地方很是富庶,一年裡居然能產出三季水稻,且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實在是發家致富的好地方。不是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嗎!於是,他決定帶著三個兒女過黃河、下江南去!他深信,靠著自己和娃娃們的智慧和勤勞,一定能在某個富饒美麗的魚米之鄉淘得一桶金。短則三年五載,長則十年八載之後,父子們便能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實現自己多年來的那些個美好的夢想!
把不多的秋糧收回家以後,耿家父子四人決定南下賺錢去的事情也終於艱難地敲定了。於是,夫妻倆開始忙著準備爺兒四個出門的行囊。此時,耿老爹的心裡除了對妻子小女和岳父母的愧疚之外,剩下的恐怕也不全是興奮,而且還有說不上來的忐忑和不安吧。然而此時的郭氏,則大概只能是滿腹苦水無處倒了。想著耿正已經是個半大小夥子了,外出闖蕩去倒也放心一些,但耿英一個女孩兒家家的,耿直年齡還小,怎麼能讓做孃的不揪心呢!
事實上,早在此之前,耿老爹就總是毫不忌諱地經常把想帶兒女們外出闖蕩,以及等到有朝一日賺到大錢了,就在鎮子上建一座小學堂,再蓋一座大戲臺的想法掛在嘴邊上。而且,他還經常在妻子和兒女們跟前唸叨著,說什麼小娃娃們必須得讀書,大人們也要經常看一些勸人向善,激勵人上進的好戲……
所以,妻子兒女對於他的這一舉措似乎早已經在預料之中了。但是,當他真要這麼做的時候,妻子的強烈反對本在情理之中,而兒女們的堅決擁護也就不足為奇了。換句話說,他早已經把自己那個美好夢想的種子播撒在了兒女們幼小的心田裡。而今,隨著兒女們年齡的增長和他的反覆提及喚醒,這顆種子已經開始在孩子們的心田裡悄悄地萌動了!
不過,對於耿正和耿英來說,當他倆真得要跟隨爹爹追夢去時,儘管滿懷好奇,也很興奮,但對於孃親和小妹妹,還有年邁姥娘老爺和舅舅的不捨,還是充斥著他們尚幼小的心靈;但他們所能夠做的,也只能是儘自己所能多為爹孃分擔一些活計而已。再則,他們想到了即將長期分離的知心同伴,心裡不免泛起一份隱隱的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年僅8歲的耿直自從那天明確表示願意跟隨爹爹出遠門兒去之後,似乎又把這件事情徹底給忘掉了,依然整日裡帶著四歲的妹妹耿蘭玩耍嬉戲,快樂非常。
當一切準備即將就緒之後,已臨近農曆八月十五了。耿老爹決定,一過完八月十五節,他就帶著孩子們出遠門兒,往南走。至於具體的目的地,雖然眼下還說不準,但毗鄰長江的武漢三鎮之富庶與繁華,他是早有耳聞的。
說起來,那還是自己年輕時在太原府的那個糧油店鋪裡做學徒,後來又改做賬房先生時候的事情呢!那個時候,每當晚上閒暇時,為人豪爽且相當見多識廣的店掌櫃特別喜歡和夥計們天南地北地嘮嗑兒。尤其是說到武漢三鎮時,他更是兩眼放光滔滔不絕地開啟了話匣子,充滿羨慕地朗聲說道:“那裡不但外地商船很多,南北商人云集,而且人口很是密集,實在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啊!”
到如今,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將近20年了,但那位店掌櫃說過的這一番話卻一直響在耿老爹的耳旁。因此間他就暗自決定,乾脆這第一步就奔那裡去哇。不過,到底是否真得就去那裡立足,還得邊走邊看了。因為聽那店掌櫃的意思,這要真去那富庶繁華的武漢三鎮的話,路途還實在是有些個太遙遠呢。所以,他只能告訴妻子,不必牽掛他父子們,他們是往南走的。而越是往南邊兒走,天氣就會越暖和一些,生活條件也會越好。等到生活穩定下來,他就想辦法捎書信回來。
那一年,耿老爹的妻子郭氏正值壯年,身體非常結實健康。長了一雙大腳板兒的她,平日裡經常樂呵呵地下地與丈夫一起幹農活兒,莊稼地裡也算是一個拿得起來放得下的好手呢!只要把離家門不遠的三畝水田種好,就足夠孃兒倆的生計了。再者說了,郭氏孃家就在本鎮,相距不過數百步之遙,有個大事兒小情兒的都好照應著點兒。更重要的是,左鄰右舍相處得猶如親兄弟一般。總之,把郭氏孃兒倆留在家裡,耿老爹還是很放心的。
眼見的就到八月十五了。自古以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就是鄉鎮上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個特別喜慶的日子。這天的中午,家家戶戶都會包新蔥鮮羊肉餃子吃。中午時分,滿鎮上大街小巷兒家家戶戶的院落裡都會飄出來撲鼻的濃香。對於一些家境貧寒的人家來說,人們一年裡只能吃得上兩次餃子。其中,第一次是大年初一,再一次就是八月十五了,這足以見得鄉鎮人家對於這個節日的重視程度。不過,最重要的還遠不止是中午吃的這頓美味的新蔥鮮羊肉餃子,而是晚上的“供月”儀式和搖火團兒活動。
所謂的“供月”儀式,是當地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了。每當八月十五晚上月圓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在當院兒裡安放一張桌子,桌子正中擺上一盤月餅,周圍擺滿當地所有的各色瓜果。當月亮升到大約45度的高度時,全家人就圍坐在桌子的周圍,由家裡的長輩或者女主人唸唸有詞地恭請“月兒爺爺”品嚐這滿桌子的月餅瓜果。然後,大家仰望天空中的一輪明月,虔誠地雙手合十許一個願。當然,某些人家的“供月”儀式還要複雜一些,年紀大的人甚至還會燒紙磕頭什麼的。當“供月”儀式結束之後,大家方才可以愉快地隨意享用這些已經先由“月兒爺爺”品嚐過的月餅和瓜果。
至於搖火團兒,則是孩子們的活動。大人們屆時也許會加入到觀看的隊伍中,但並不參與其中。在這一天的下午,飽餐了新蔥鮮羊肉餃子的大孩子,主要是男孩子們,會去水田的瓜地邊上挑揀瓜蔓。每年的這個時候,大多數葫蘆瓜早已回茬,即收穫了。瓜農們把葫蘆瓜全部摘了挑回家後,通常都會隨手把瓜蔓堆放在路邊地頭上。孩子們來到這裡後,會耐心地在成堆的瓜蔓裡邊挑揀出幾根粗壯結實的,比較長的。然後,將這些瓜蔓上所有殘留的葉子全部摘掉,並挑揀出一根最結實的,最長的瓜蔓放在一邊,其餘的則精心編製成一個直徑大約一尺左右的網兜,網眼的大小以能夠網住孩子們的小拳頭為宜。最後,將那根最結實的、最長的瓜蔓的一端穿在網兜最邊上的一圈網眼裡,並且將頭上與一個網眼的一側固定好。網兜外面尚留著的很長的瓜蔓是孩子們搖甩網兜時用的。此時,搖火團兒的道具就完成大半兒了。
太陽落山之前,孩子們將做好了大半兒的搖火團兒道具帶回家裡,在這個瓜蔓網兜裡塞滿乾柴,然後拉緊作為甩把的瓜蔓,瓜蔓網兜就封口了。此時,搖火團兒的道具就全部做好了。由於瓜蔓裡水分很多,所以,在瓜蔓網兜裡邊的乾柴燒完之前,瓜蔓是不會被燒壞的,這就確保了這種搖火團兒活動的相對安全性。當然,一個火團兒搖不了太長的時間。為了能玩兒過癮,那些大男娃兒們往往會同時製作好幾個火團兒。等到晚上月亮升高,各家的“供月”儀式結束,吃過月餅和瓜果之後,孩子們的搖火團兒活動就熱熱鬧鬧地開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活動開始之前,領頭的大男孩兒會挑選一處寬闊的場地,周圍絕對不可以有乾燥的柴火等容易燃燒的東西,以免被甩出來的火星引燃。然後,他指揮圍觀的孩子們在寬闊的場地外圍,圍成一個很大的圓圈。搖火團兒的高手則站在場地的中間,將瓜蔓網兜裡的乾柴點燃之後,就開始大顯身手搖甩開來。橘紅色的火團兒在搖手高超的搖甩技藝中不斷地變換著飛行軌跡,火勢就著風聲呼呼作響,煞是好看!孩子們不斷地歡呼雀躍,熱鬧的場面常常會吸引大人們也禁不住跑來給助威吶喊上一陣子。這種近乎沸騰的場面有時候會持續很久很久。
月圓月月有,中秋年年到。然而,在那一年的八月十五這個本應該非常歡樂喜慶的節日裡,耿老爹一家除了年幼的耿蘭和還貪玩兒不諳時事的耿直之外,其餘四人誰都快樂不起來。
從明天開始,耿家將長期天隔兩方。父子四個將要出門向南浪跡天涯,只留下郭氏帶著年幼的耿蘭來支撐這個大旱災之後艱難的家。
俗話說,好出門兒不如歹在家。郭氏擔心的是,在今後漫長的日子裡,這父子四個將會飄泊到哪裡去落腳謀生,會遇到哪些艱難和困苦……
耿老爹放心不下的是,家裡就郭氏一人獨自支撐,家裡的、地裡的活兒都得她自己幹,還得拉扯年幼的耿蘭慢慢長大……
耿正和耿英除了捨不得娘和妹妹之外,還想著親密無間的夥伴……
全家人重新團圓的日子會在多少個月圓之後呢?
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他她)?
喜歡民間春秋請大家收藏:()民間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