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虞家案情(第1/3頁)
章節報錯
喬寶瑩想了想,還是坐下來寫信,把自己的猜測與阿木所聽到的事一併告訴了蘇辰,派畢浩將信送去了。
蘇辰收到小媳婦的信後,剛好他回到營地休息,展信一看,面色有些不好,他把趙牧叫了來,將信交到趙牧的手中,說道:“你現在猜猜呂同業到底是誰的人?”
趙牧拿起信細看,看完後,面色也不好了,半晌他將信放下,說道:“如果連衛中是皇上的人呢?”
蘇辰搖頭,“瑩兒猜到了連衛中是呂氏的人,當初連衛中寫了彈劾我的湊折送到了呂文鼎的手中,那次昝泊幫了我一把,為此咱們的冶水工程才得順利批下,我想便是那一次開始的。”
趙牧面色很不好看,他看著蘇辰,“這麼一說,呂同業到底是誰的人?”
蘇辰目光意味不明的看著他,“此事咱們若是查出來,似乎能查出一個大陰謀,除了晉王與太子之間,這背後還有什麼人呢?如果有,那此人極為可怕。”
趙牧也覺得不可思議,呂家如果真派了呂同業過來打探訊息,便不會再連合連衛中,畢竟連衛中哪及呂同業這招棋,是一個副將,又有權又最靠近他和蘇辰,得到的訊息也多。
可是呂後卻舍近求遠,看來此事不簡單。
“蘇辰,那現在咱們該怎麼做?”
趙牧看向蘇辰,心裡存著一股戾氣,一開始他便不想帶著呂同業,可是卻是聖旨難為,帶上此人,原本想將此人趕出平江府,最後看他是一個紈絝,又有蘇辰相勸,便什麼也沒有做,眼下呢,是不是該他出手了。
蘇辰卻是沉吟了一會,說道:“其實要趕走呂同業也很簡單,只是趕走了呂同業,咱們並沒有查出背後之人,指不定背後之人還會再派人過來,到那時咱們更加的防不勝防。”
蘇辰說的話有道理,趙牧沉默,忽然似想到什麼,說道:“咱們將呂同業負責一隊人馬派出去尋石頭吧,反而施工的時候都得用上,他身為副將也該擔起責任,而不是在咱們營地裡遊手好閑,專門監督我們兩。”
蘇辰笑了,“這個點子不錯,呂同業畢竟是京城子弟,不管他是呂家人指使還是別人,反正咱們都防著點就是。”
於是第二日趙牧便要求呂同業帶著一隊人馬去搬運山石,呂同業聽到這差事就瞪大了眼睛,說道:“我身為副將,叫我去搬運山石?”
趙牧面色一冷,說道:“你來了之後便不曾做什麼事,你也看到了,我跟蘇大人從來不曾當自己是大人,平素裡我帶著人搬運石頭的時候,你在做什麼?你是不是在營帳裡喝甜湯,你再看看蘇大人,他日日頂著太陽在工地裡與工匠們對圖紙,你可有能耐對圖紙?”
呂同業搖頭,被趙牧一說,不得不去做。
至少安排了這活計,呂同業只做了幾日就全身曬得黑黑的,遠離了他貴公子的形象,同時也沒有精力再一刻不停的監督著兩人。
李易終於來了,正是那個下雨的夜晚。那晚呂同業鬧脾氣,覺得工地裡太過勞累,便帶著兩個親信離開了營地,回城裡的溫柔鄉去了。
趙牧跟蘇辰正在帳中飲茶,便有一個護衛打扮的人匆匆走了進來,此人身姿高大,面容俊美,兩人一抬頭正要責怪護衛隊的魯莽,沒想看到了李易。
兩人很快起身,將一杯熱茶送到了李易的手中。
喝完一杯茶後,蘇辰說道:“此地不宜久留,咱們去另一個地方說。”
蘇辰離開營地前,先將工地裡的事情安排好了,接著又叫陳意回蘇州城找來小媳婦,這一次的事,得他小媳婦才能解釋的清楚,關於那些火藥,還有不少需要研究的。
三人直接進入了山林,山裡還下著雨,到了蘇辰和喬寶瑩指定的作坊,那兒正有工匠在建,而眼下看著上面住著幾個茅屋,而茅屋下卻正在開挖地下三層的軍機營。
蘇辰每日得空都會往這邊一趟,就是為了監督他們進度,這些工匠都是蘇辰找到最可靠的,而且他們的身契都抓在他的手中。
趙牧和李易看到這處地方,皆是愣住。
三人入了一間茅屋坐下,這間茅屋很簡陋,裡頭一桌一椅一床,如今另加兩張椅子,三人圍坐在一張小四角桌前,上面又重新泡好了茶,喝了幾口,驅走一身濕氣,開始說正事。
“我想在此處建立軍機營,此事很隱秘,咱們三人當年在巴蜀的時候便發個誓,誓要追隨晉王,如今你們還算數麼?若是算數,我便接下來講解。”
李易朝蘇辰感激的看去一眼,接著看向趙牧,趙牧立即起身,朝著李易跪拜下去,蘇辰也跟著起身拜了下去,李易再次感動,親手上前將兩人扶起,眼眶裡卻是紅紅的。
“虧得你們這麼多年幫我,這一次我從江陵出來,才發現江陵之外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我,我的一舉一動皆被人知道,我好不容易從嶺南過來,如此轉道也被看住,我在江陵尤如牢籠一般,而你們卻對我不離不棄,我何德何能。”
“當年在巴蜀,那時咱們三人都年輕,血氣方剛,說出這些誓言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如今多年過去,你們也經受了不少事情,都身居高位,你們又何必再淌這渾水。”
蘇辰卻是搖頭,目光誠懇的看向李易,說道:“晉王,有些事,不是你想避便能避開的,你回江陵之事,早已經給他們太多的威脅,以前皇上是想留著你在京城護著,那時的你身邊沒有什麼人相幫,那時你若回江陵,指不定被人刺殺了。”
“如今你有了自保的能力,朝中又有定國公幫著你,而我和趙牧也是一方之首,我當初為何答應皇上願意來平江府,卻是看中平江府的糧食,我想在這兒建天下糧倉,這一次冶水雖是我無意間發現,可一但冶好水,完成了水利工程,下游將有百萬頃良田受益,百姓也不易受澇災了。”
“而且我已經想好了,在平江府的這個肥差上,我打算連任,前三年將百萬頃良田的糧食弄起來,接下來三年,我要建天下的糧倉,而咱們的糧倉,必將在大糧倉之下,不會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