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史家來信(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邊劉志廣放走了於時靈,事後又有些後悔了,若是早要放的,何必露出威脅之意,反而得罪了人,劉志廣只怪自己當時一時迷了心竅,瞧著自己升遷是不可能了,但女兒的要求不能不達到,何況還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大三元的新科狀元又怎麼了,哪及他的女婿厲害,不能讓蘇辰離開梅縣,如此便可以壓制住他。
於是劉志廣叫來人手,快馬加鞭的把手中的信送往京城昝泊處,他知道京城裡有不少人希望蘇辰不要再回京,最好是死在這巴蜀,而這位同門師兄卻是其中之一。
昝泊當初在朝堂上開了口,雖然當時在的人不多,但劉家人卻有一位,聽了個全,知道了昝泊的心思,眼下把信交到昝泊手中,八九不離十的蘇辰再沒有了升遷的機會了。
於時靈出了眉州地界便直奔京城而去,他先回的本家,找到了父親於恆,於恆是吏部尚書的二品大員,於時靈品階太低,連皇上的面都見不到,原本他們這些監察禦史從地方回來,會把評價交給自己的上司,可是於時靈卻覺得這朝堂上估計有不少是打擊蘇辰的,倒不如交給父親來得妥當。
於恆有些不高興兒子的做法,畢竟他自己任職的監察禦史一職,若是越了權,他的上司自然會不高興。
可是當於時靈把自己在梅縣的所風所聞說了出來後,於恆開始動搖了,沒想到這個大三元的新科狀元是一個全才,不但會讀書,還很會管控經濟。
於時靈說道:“父親,我當初問過蘇辰,我說商人皆逐利,不能太過相信,既要揚也要抑,不能放任發展。”
於恆一聽也覺得是這麼一個道理,但於時靈卻說蘇辰當初說:“商人能走通南北貨物,能給各地帶來經濟,若是控制住商人,便可以從商會上著手,商會可以給商人指導價,不會令商人合起夥來漫天開價,也不會令商人因此而從中獲利成為一方霸主。”
“有了管制,這些商人的行動皆在管制之中,就算他們逐利也是在可控的範圍。”
父親一番探討,他父親所擔心的正是當初於時靈所擔心的,但事實證明蘇辰的一番言論也在梅縣得到了證實,連百姓都知道去行商,都知道每一季種什麼好賺錢,當全民都想著賺錢,想著發家致富,整個縣怎麼不會富起來。
於恆被兒子說服,當天夜裡便寫了一封湊折,寫的是對於江南水患之事,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接著再把兒子的信夾在裡頭第二日呈了上去。
皇宮內,昝泊從禦書房裡出來,正好安中滿帶著下人端著今日的湊折正要往裡頭走,半路遇上昝泊,安中滿面色變了變,昝泊發現了端倪,於是朝那一堆湊折看去。
安中滿猶豫了一下,叫那心腹下人端著湊折與昝泊來到一處角落,安中滿從湊折裡拿出於家的湊折,果見裡頭夾著一封信。
昝泊拿起來一看,見是於恆兒子於時靈寫下的,立即想到了什麼,於是他從懷裡拿出一封信來,皆是收到眉州劉志廣快馬加鞭送來的,便把劉志廣的信夾在了那湊折裡頭。
安中滿額上冒了汗,連忙制止,可昝泊卻是淡淡看了他一眼,不做理會,接著抬步走了。
安中滿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只好預設的帶著人往禦書房裡去,心裡想著,看來他這個義子不能活了,也算他運氣不好,偏生在書房門口遇上了昝泊。
到秋季之時,眉州收到了吏部的指示,眉州大小官員皆不能升遷,其他幾縣是知縣無能,梅縣的蘇辰卻因王家案子未能結案而要連任,劉志廣依舊連任,他倒是不覺得意外,誰叫他上任的是這麼一個鬼地方。
蘇辰和喬寶瑩很是失落,他們以為這一次會有所不同,沒想到結果還是一樣的,蘇辰要連任了,蘇辰接了公文後,這幾日皆有些鬱郁,畢成良卻是嘆了口氣,勸著喬寶瑩,“大人心裡苦悶,要不夫人隨大人出門走一走。”
喬寶瑩也正有此意,便拉上蘇辰兩人出門遊玩去了,他們坐在船上,看著兩邊的山色,沒想到蘇辰還是不高興。
兩人這兩日在外頭走了一圈,後來進了一個村莊,看到莊戶門前曬的穀物,再放眼看去整個村莊,皆有不少人在門前曬穀子。
喬寶瑩問道:“蘇辰,你看到這些百姓的生活變好了不高興麼?”
蘇辰搖頭,“我只是想不明白,這一次又是誰呢?”
“不管是誰,咱們過好咱們本份的事,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在這小小梅縣,只要能為了百姓,咱們皆是一樣。”
蘇辰苦笑,“我心裡鬱悶的是,十年寒窗苦讀,卻不能給家人帶來安定的生活不說,連自己一展抱負的地方也沒有機會。”
喬寶瑩不再勸了,蘇辰心裡的難處她很清楚,左右是勸不住的,還得他自己想開。
兩人從外頭回來,畢成良幾人皆很擔心蘇辰,畢竟當年林源縣的林知縣便是從那一次評價不好連任開始改變心性的,年輕氣盛便是這樣,就怕他受不住。
只是令畢成良沒有想到的是,第二日去衙裡辦事的蘇辰似乎又振作起來了,沒有像林源縣的林知縣那樣,在第一次連任之時,便開始志氣低落,從此鬱郁不得志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顯然蘇辰想明白了,他開始打理衙裡的大小事務,與以前一樣的,不但沒有半點頹廢,還跟以前一樣的有激情。
蘇辰卻覺得反正都是要連任三年了,那就合了於時靈的話,只要他在這兒呆久一點,梅縣便能變成富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