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萬般艱難(第1/3頁)
章節報錯
夫妻兩忙活了十來日,終於把賬本看完,蘇辰說道:“你這個法子當真好,要是當初我和師爺還這麼看下去,那得看到什麼時候去,難怪他們有持無恐。”
喬寶瑩卻問道:“那現在該怎麼辦?韓明五他們三人是不是已經與賈家、張家有勾結?”
蘇辰嘆了口氣,“他們也不過是縣衙裡的小人物,抓大主意的自然是上一任知縣,這賬是不對,此三人的德行還得再觀察,待我先處理好手中的事務,尤其是先把賬本中賈府和張府所欠縣衙庫房的錢糧追回來才行。”
於是當日蘇辰帶著畢成良和陳意等人就去張府了,他最近正要與張府當家的談那藥材的事,沒想到這賬薄查得及時,倒是讓他尋了個契機。
喬寶瑩見他成竹在身,便也放下心來,好在蘇辰沒有仔細問她這些知識的出處,不然她要如何回答呢?不過蘇辰為何不問呢?難道他就沒有半點疑惑麼?他明明那麼聰明,尤其是偵查的頭腦。
城隍廟裡安置的災民越來越多,人手也不夠,喬寶瑩便召集那些病好的婦人幫忙照看,佈施粥食。
現在這些吃食還是賈府出的,不過那豆粉糊糊也越來越稀了,蘇辰聽了喬寶瑩說那粥食的事,便想了想說道:“不必著急,應該就在這幾日,上頭就會護送官糧過來。”
果然沒兩日,災糧送來了,百姓歡呼,喬寶瑩便沒有再回客棧,而是直接在城隍廟這邊與喜姑幾搭了個臨時的窩住著,眼看著開春了,大家夥的身體結實了好領了災糧回去耕種。
這日喬寶瑩從小茅屋裡出來,正要去前頭,她便聽到幾位百姓正在說話,有人說道:“你們說說,這新上任的知縣大人到底能呆幾日,這麼大動幹戈,可要是今年又鬧了個荒災,大人會不會就拋下咱們走了。”
喬寶瑩聽到這話腳步一頓,不知不覺聽起了牆角。
另一位說道:“不會吧,這次來的大人與前幾任的不同,一來便先顧著咱們百姓,還得罪了賈家和張家呢。”
“就是怕賈家和張家報複,到時大人受不住便拋下咱們不管了,到時這兩家救濟咱們的必會在咱們身上欺榨回去,咱們的日子就更加苦了。”
在幾人的談話中,喬寶瑩得知了幾人的身份,居然是各地的裡正,這些一起逃難至此,心裡正憂心。
於是喬寶瑩原本想上前頭去的,立即改變了主意,折身回來,叫畢浩去前頭百姓把那些裡正和村長都召集過來。她打算與這些人深談一次。
人心不能散,她跟蘇辰一來梅縣便做了這麼大的舉動,就是為著百姓齊聚一心,早日擺脫這災年,今年開春再耕種,指不定能遇上豐年,生活就變好了。
畢浩去了,前頭布粥的幾位婦人得了畢浩的指令,立即在百姓中傳開了,沒一會裡頭領頭的裡正和村長全部都在茅屋前聚了過來,個個一臉奇怪的看著喬寶瑩。
畢竟不是知縣大人親臨要跟他們說什麼話,而只不過是知縣夫人,婦道人家的,也不知道要跟他們說什麼。
喬寶瑩從屋裡頭出來,看著底下這麼多人,皆是鄉村裡頭領頭的人,只要說服了這些人,他們便能安撫了民眾。
喬寶瑩面色嚴肅的說道:“大家夥都是莊戶人家,我也是莊戶出身,我的夫君也是如今梅縣知縣也是莊戶出身,最能體會大家的苦衷,今日我與夫君商量,是時候跟大家夥的說一聲,我們既然來了梅縣,便不會輕意的走,如非梅縣的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這才是我們要做到的。”
“眼下我們初來乍到,多說不如多做,大家夥只管放心,開春返回原藉,好好耕種田,不管今年收成怎麼樣,只要有我們在的一日,絕不讓大家夥的無處安身。”
前面聽著的兩人,面色激動的問道:“夫人,您說的知縣大人真的是莊戶出身?”
喬寶瑩點頭,“對,我跟我夫君皆是莊戶出身,我夫君十年寒窗苦讀,得了功名,但我們從不曾忘本,百姓的疾苦便咱們的疾苦,你們領了災糧,便安心的回原藉種地去,不要讓每一塊良田成為荒地,也不要讓家裡人再捱苦受凍。”
“你們代表著梅縣所有的百姓,由你們帶著他們回去,安心安意的回原藉,若是不放心,可以派人每個月來一次縣衙門口,會有告示公佈,皆是大人對你們所做的承諾。”
聽到這兒,這些人開始動容,與其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下去,倒不如他們信了這知縣,好好的回原藉去。
說完這一番話後,這些人皆回去了。
災民裡頭大部分都是莊戶,只有少部分是富戶家裡得病被趕出來的奴僕,這些人被主人家拋棄,又沒有人什麼親人在這邊,也不知去處。
待那些莊戶們個個領了災糧後跟著裡正和村長皆紛紛回去了,這些奴僕卻慌了神,感覺自己無處可去。
這一次所謂的疫症,其實並不是什麼大病,主要是餓的,沒有吃的,再加上挨凍,一個正常人也會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