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耀解釋道:”為此,良田村積極摸索新型養殖模式,嘗試採用膠絲繩粘蠔吊養,將蠔苗取下,按照背靠背,用水泥將蠔苗粘在膠絲繩中再放到蠔棚中吊養,每條繩長2米,共貼9對18只。“

眾人一看,那些生蠔確實是一串一串的,就像是掛在樹上的一串串葡萄。

“這樣子,就等於是分擔了壓力了是吧?”楊立新問。

阿耀點了點頭:“是的,這樣的工序簡單,操作方便,且大大提高吊養密度,減輕蠔棚的承受力,不僅蠔的肥度高,質量好,而且肥得快。”阿耀說,利用繩子的隨浪性,增大和延長蠔的攝食空間及攝食時間,使所吊養的蠔易大快肥,蠔體大小均勻、產量高,達到最佳效果。

朱婷婷問:“生蠔都是這樣養的嗎?”

“那到不止,生蠔的養殖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筏式養殖、延繩養殖、棚架式養殖、插竹養殖、底播養殖等等,不論是那種養殖方法,選擇養殖的場地是最關鍵的,在0-32c水溫中能生活,最適生長水溫為15-25c。它對鹽度的適應範圍也很廣,在鹽度為10-40‰範圍內最好。”

“生蠔吃什麼?”範小軒蹲下身,盯著一隻生蠔指著問。

阿耀說:“生蠔對食物只能選擇食物的大小,至於種類就沒有選擇的能力,所以生蠔主要是以矽藻類以及有機碎屑,尤其是以直鏈藻、圓篩藻、海鏈藻為主。”

“不挑吃,這好生養啊,嘻嘻。”範小軒說道。

阿耀低下頭,嘆道:“養生蠔其實並不容易啊,生蠔養殖非常挑位置,不能靠近有農工業廢水排放的地方。還要注意疏散養殖的密度,調節養殖的水層,要加固防颱和防筏。一般要養殖一年至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夠收穫,對了,你們如果吃生蠔,打撈上來後,要經過一週的時間才能去食用,因為要等生蠔把體內的淤泥吐盡才行。”

楊立新這才知道,這同一個半島上,為何另外一邊海岸沒有養殖生蠔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範小軒說:“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朱婷婷對著範小軒說道:“小軒你今天似乎很懂飆車噢。”

範小軒笑了笑,吐了吐舌。

阿耀還介紹道:“生蠔不單單是一種美食,同樣的它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著滋陰益血、清熱除溼之功效。”

參觀完畢之後,阿耀突然問道:“對了,下午你們還去哪裡嗎?“

“應該是紅樹林那邊吧。”麥遠博說道。

“不如,試一下這裡生蠔吧?”

眾人其實早就等阿耀這句話了。

生蠔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在各地的燒烤攤、晚上吃夜宵生蠔應該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小小生蠔用火烤上一會,然後加上蒜蓉和剁椒,簡直是美味至極,所以也成為了很多人吃宵夜必備一道佳餚。

吃完了生蠔之後,眾人就開始出發去紅樹林,那紅樹林還很原始並沒有過多的開發。

紅樹林並不是指紅色的樹林,而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一種特殊的常綠植物群落,有“海上森林”的美譽。

紅樹林作為生長在海岸潮間帶的植物群落,不僅可以提供薪柴,而且還具有天然的防風防浪、保護堤岸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促淤造陸和擴大海岸。

紅樹林還是重要的海濱牧場,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也是生物生產力最高、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海區生物能源的重要供應者,是大量鳥類及魚、蝦、蟹、貝等的天然繁殖場和棲息地。

眾人逛完之後,就折返,正當眾人回到了寓所,卻看見很多人圍著。

“出什麼事了?”楊立新驚歎道。

喜歡圓夢新媒體請大家收藏:()圓夢新媒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