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阿比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學生回答(略)。中國古代有個小故事:有位考生進京趕考途中迷了路,見旁邊有位老人,忙問:
“喂,到京城還有多遠?”老人見狀回答:
“三百丈。”書生不解:
“別人談路程都論裡,你這裡怎麼論丈?”……教師提問:請你猜一猜老人會說什麼?
為什麼?老人回答:
“你無理,我自然無裡,只好論丈。”教師提問: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記者在一個刊物上看到大連第二十高階中學發生的這樣一件事:學校閱覽室陳放了數百本參考書,學生可自取自閱。
沒想到,頭一天就少了6本。按說,這是道德問題,按校規應當嚴肅查處,可校長說服了老師,準備採取感化教育。
校長走進閱覽室,提筆在黑板上寫了幾行字:
“作為校長的首要任務,是應促使全校師生明白,二十高中人的人格是無價的。然而,朋友,你相信嗎?投放的書少了6本。”之後是校長署名。
有人不安了,悄悄送回一本書。校長很耐心,再提筆寫了幾行字:
“朋友,你送回來的不僅是一本書,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來的是二十高中的良好校風,我謝謝你。”第三天,全部丟失的書都放在了書架上。
教師提問:校長的做法高明之處是什麼?教師提問: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是什麼?
教師小結:我們的自尊常常是在許多人的呵護與激勵下形成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幾個甚至很多很重要的他人。
我們會很看重他們對我們的評價:我們會因為他們誇獎、表揚我們而高興甚至激動,也會因為他們批評我們而痛苦、難過,覺得我們對不起他們。
我們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他們的關心和幫助,沒有他們,我們的生命不會走到今天,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就失去許多精彩。
在他們的呵護和激勵中,我們的自尊形成了;在他們的贊美與欣賞中,我們感受著做人的自豪與快樂。
所以,我們當然也有責任去關注他人的自尊,維護他人的尊嚴。尊重他人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