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埠離澤清書院不是很遠,林暖暖索性順著運河一路向前走著,間或跟徐思遠說兩句澤清書院的佈局。

建造澤清書院,林暖暖也是參照了前世和大夏如今幾家書院。建在臨著大廟不遠處的紫金山上,林暖暖還在山下買了幾百畝田地,以供書院日常開支。

澤清書院之所以不過短短三年就能在一眾學子中享譽盛名,除了書院的山長鄭先生是江南有名的大儒外,林暖暖還請了林宇澤當年的先生--享譽大夏的諸葛延。

他一年之中會來幾次澤清書院講學,如此就使得每每來江南遊玩的文人墨客總是遊至澤清書院,都是抱著一睹大儒風範之心。

故而書院今年頗有些不勝其擾,這也是徐思遠的朋友那個朱熹此行未能得進的根源所在。

“現在是春季,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今正是發奮學習的好時光,怎能讓這些絡繹不絕的遊人擾了書院的清淨。”

林暖暖的話一說完,徐思遠就贊同地點了點頭,二人拾級而上不過多時就走到了各自的馬車,也就一盞茶的功夫就至了澤清書院。

“暖表妹,我觀這來時路上多有些不便啊。”徐思遠指著路上的石頭言道。

“那是用來鋪路的。”林暖暖繞過了邊上的大石頭說道。

兩人說說講講之中就來到了徐思遠所說的“澤清書院”門匾之前,徐思遠指著上面的四個大字一通誇贊後,這才跟在了林暖暖的身後往裡面去。

幾人不過走了數步,就在學舍牆壁上,看到了“勤勞恭謹,以身先之。”一行字。

徐思遠不由對著林暖暖點頭稱是,“如此治學態度,書院何愁不出人才。”

林暖暖建立這個書院之初,其實根本就沒有多想,不過是想著給徐思遠正名立身罷了。如今見徐思遠如此交口稱贊,倒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雖則,入了澤清書院的學子,不需要出一兩銀子,只要有才學,有能力,不論出生如何一番考校之後都可入書院,林暖暖的書院裡面一般都是正課生即成績優異的學生,至於在別的書院多多少少會有的附課生,澤清書院並不招錄。

且入了書院後,若是洞師覺得不行,仍會有辭退。林暖暖還仿照了後世明代每月會給學生“膏火錢”,多少看每月考校成績發放。

由於今天考核評優,鄭山長正忙,林暖暖也就沒有打擾他,只是帶著徐思遠至了幾位先生歇息處和書院後院轉了一圈。

書院後院跟一般書院不同,有個很長的題壁,題壁後面就是十裡桃林。山上桃林不多,長得枝繁葉茂的更少。

不過徐思遠只是一門心思盯在了題壁上,前頭有一行很熟悉的簪花小楷,上面並未留名只是簡單的書道:“學問勤中得,瑩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不等徐思遠稱好,林暖暖就淡淡地說道:“徐表哥,前頭就是我爹爹的屋子,你可進去飲茶歇息片刻。”

徐思遠自是客隨主便隨著林暖暖就進了徐思遠的院子,只見剛一腳踏入,就聽得一個書童過來,驚喜連連地喚著“小姐!”

林暖暖笑著看了眼秋菊,見秋菊將豆包遞給了小廝兩人一同前,這才笑著說道:“這是我爹爹以前的書童,我讓他日常給我爹爹在此灑掃,倒是辛苦了他。”

原本正跟秋菊逗著豆包的小廝聞言,忙咧著嘴巴笑道:“小姐哪裡的話,這時小元應該做的。”

“福子,跟你說過多少遍了,你叫福子!”秋菊嘟著嘴巴氣呼呼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