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帶人犯!”

午時末刻。

胡自清端坐在縣衙大堂,神色威嚴的用力一拍驚堂木。

按理說以他的身份,平日裡並不需要親自審案。

而且在包拯改革之前,漢唐的縣令也不會像電視劇裡面那般自己查案。

當時的百姓大多時候還沒看見官老爺,自己的案件便已宣判結束。

若是被告人,甚至連一句解釋的機會也沒有。

這也是日後包拯被人稱之為包青天的原因之一,至少他給了老百姓一個當面辯解的機會。

不過這一切在李昊康復之後便已截然不同。

民間早有傳聞,李昊不僅喜歡親自審案,還喜歡邀請百姓在堂外圍觀。

如此一來不但在無形中提升了百姓對官府的信任,也在無形中降低了世家干預案件的可能。

所以這一年下來,各地官員爭相效仿,召集百姓當眾判案已然成為新潮流……

“堂下何人,報上名來!”

片刻之後。

蘇定方在兩名衙役的看管下,戴著手鍊腳鏈沮喪走來。

只見其雙目失神,舉止木訥。

對於胡自清的問話充耳不聞,似乎已然放棄一切希望。

胡自清見狀愈加惱怒,瞥了眼堂外圍觀的百姓,回憶著昨日在怡紅院學來的劇本,端著架子再度重重拍了一下驚堂木。

“大膽!

本官問話你為何不答?

莫非你以為閉而不談,本官便無法定你謀逆之罪!”

“哼!”

聽聞謀逆二字,蘇定方眼中頓時閃過一抹憤怒之色。

他在冀州老家待得好好的,是誰逼他搬來長安受苦?

他若當真有心謀逆,又怎會被區區兩名鎮魔司緹騎脅迫。

如今倒好,他放棄抵抗以免被人當做叛逆,卻又偏偏被眼前的糊塗縣令當成叛黨捉拿。

若李昊在此他倒想當面問問,究竟他要怎樣做才算是大唐順民?!

“老夫行得正坐得端,事無不可對人言。

當年老夫的確在竇建德、劉黑闥麾下任職,但二人兵敗身死之後老夫便再未與大唐為敵!

此事冀州鄉鄰皆知,你若不信大可派人去冀州查問!”

“混賬!!!

事到如今還敢強詞狡辯!”

胡自清怒聲大喝。

堂外的百姓亦是一陣指指點點。

若非衙門規定聽審之時不許開口,怕是早已有人大罵蘇定方無恥。

畢竟唐初不同於後世,路途的艱難遠遠超乎後人的想象。

是以才會有古人輕生死,重離別的傳言。

只因在古時出一趟遠門,往往便意味著生離死別,極有可能今生無法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