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酉時三刻。

太極宮。

武德殿。

文武百官匯聚於此,三三兩兩報團交談。

自從老李淵“退位讓賢”,兩年來兒子女兒多了十數,壽誕也從每年一次增加至每年七八次。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老李淵對李二陛下的報復,只為讓窮困潦倒的李二陛下更加貧窮,讓其在滿朝文武面前丟臉。

只是往日每當老李淵提起舉報壽宴,李世民皆會頭疼不已。

但今日李世民卻主動提起為李淵慶生,這屬實讓一眾文武大臣備感詫異。

難道李二陛下打算破罐子破摔,吃了這頓散夥飯,賣了太極宮大家各自安好?

眾人竊竊私語開著玩笑。

直至酉時末刻,一眾皇室子弟方才姍姍來遲。

先是常年躲在後宮不見外人的老李淵,當著百官之面受了以李世民為首的兒孫大禮,接著裝模作樣的互相恭維幾句,便招呼著眾人依次落座。

百官早已習慣這一套繁瑣的禮節,李二陛下臉上卻是一臉便秘,隱隱有些後悔昨日太過得意忘形,以至於今日自討苦吃。

想他堂堂大唐皇帝,竟然要與一眾李承乾一般大小的小屁孩稱兄道弟,這對他而言簡直是奇恥大辱!

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在這一眾小弟弟與小妹妹之間,有兩人分明貪是得無厭仗勢欺人惡徒,卻在民間百姓眼裡聲望極高,甚至被百姓稱之為當世賢王。

而他李世民殫精竭慮為百姓著想,卻至今為止還擔負著弒兄囚父的罵名。

這讓他到何處說理兒去!

不過今日這些小事皆不重要,昨日聽聞李昊對所謂土地兼併的分析,他心中便始終繃著一根弦。

他可以容忍世家不把皇族放在眼裡,可以容忍世家挑戰他的威嚴,但卻決然不會容忍世家損壞大唐的根基。

是以再三權衡之下,他決定聽從李昊建言削減對官員與貴族的封賞,以此來減緩土地兼併的情況。

而且李昊的能力也隱隱讓他有了一絲緊迫感,若能憑藉此事讓李昊與京城百官以及貴族對立,也能順勢根除李昊搶班奪權的機會……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百官驚奇的發現李淵蒼老的臉上一片酡紅,醉態畢露。

而李世民那張令眾臣懼怕的陰沉面孔,今日卻不知何故隱隱露出一抹揮之不去的笑意。

這還是那個對外陰狠的李二陛下嗎?

這是遇上什麼好事了?!

百官百思不得其解,甚是好奇的朝著為首三人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