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君子,風流倜儻,也不過如此。

“好!”

王樹友看了眾人一眼,點點頭直接轉身離開,大兄王瓊年事已高,很多時候都只在關鍵時刻會出馬。

至於下一輩的,不是指他們舉辦這樣一個出殯禮儀也做不好,而是有一些古老的禮節,怕他們忘記,壞了王家的顏面。

所以算來算去,就造成什麼事情都落在了王樹友的身上,這兩天為了這個出殯,忙的是腳不沾地。

別看世家豪門,什麼東西都不缺,沒什麼,買什麼即可,以為主事人只要輕輕鬆鬆的施法號令就行。

出殯之禮,最看重的,還是各種禮節,從親朋,到貴友,以及各方大家族以及朝廷的使臣,還有像李治和楊軒這種正好路過,不得不跟著過來祭奠一下的貴人。

各個身份不同的人,禮節都是不一樣。

如果哪一環節出了錯,那可就真是貽笑大方了。

堂堂傳承數百年的大世家連禮都不能規範準確,又如何能身負天下民望,做天下世家的領頭人之一?

所以越是這種時候,王樹友是越加忙碌。

看著王樹友離開後,眾人互望一眼,眼角隱隱帶著笑意,當即就有人再次低聲的說著李懷光剛剛的舉動,行止有禮,謙遜待人等等的讚美之詞。

李懷光雖然聽著開心,但也知道影響,刻意壓低著聲音,和眾人竊竊私語。

最外圍幾個王家子弟見他們又故態萌生,心中大是不滿,但見他們刻意壓低著聲音,不會破壞這肅穆哀悼的氣氛,才別過頭去不管。

眼不見心不煩!

趙郡李氏,派出這樣的一個主事人,也不過如此吧。

最前方,王瓊作陪李治和楊軒等三人。

此刻作為朝廷的使臣,又是王通的學生,房玄齡也是身著厚重肅穆的黑衣在裡面,眼眸中有著緬懷之色,他已經近五十歲了。

五十而知天命,對於生死,他也是看淡了,所以此時沒有太多的傷心,只是緬懷當初自己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在恩師王通座下聽學的日子。

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恣意瀟灑,心中沒有一點雜事,同時躊躇滿志,想著遇明主,共鑲大事。

現在時過近遷,遇到了明主,自己也是身居高位,但往日慈眉善目,循循教導自己的恩師此刻卻已經睡入棺犉,永遠再也不能見了。

即使是以房玄齡這看慣了生死,歷經無數風浪之人的心性,也不禁有些感傷!

不過到底是非常人,一察覺到自己有沉浸在傷感中的跡象,房玄齡迅速掐斷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抬起頭來,聽著旁邊的談話。

他此來,不僅是來祭奠恩師的,還是帶著任務來的。

王瓊似是無意間的轉身看了竊竊私語的李懷光等人一眼,朝著幾人感嘆道:

“通弟在生前,就經常和我說平生有著三大憾事,沒想到在臨終前,卻還是沒有實現,實是可悲矣!”

喜歡大唐之最強酒樓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最強酒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