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宰相油條(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是這時間也太巧了吧,從開封府開始種菜,到現在食堂出名,算算時間,不就是雁哥兒進去的時日嗎?”
“的確是太可疑了……”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和尚們都認定了,一定是雲雁回改變了開封府的食堂。
沒辦法,他們對雁哥兒能夠在吃上有多能下多少功夫都是目睹過的,一個國際美食節都辦起來了,何況是區區開封府衙食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
狡猾的雲雁回,在開封府食堂成名之後,就又找到了包拯,表示想把油條的製作方法以開封府的名義免費放出去。
包拯一聽,還喜出望外:“雁哥兒還能想到要造福百姓,很好啊!”
在這個技術保密的年代,有這樣的覺悟,真的很不容易!
雲雁回抓了抓腦袋,“你過獎了,我只是想,把幾個成名的招牌菜中,製作最簡單,最貼近平民生活,最容易傳播的菜譜釋出,以進一步推動開封府食堂的名聲。”
包拯:“……”
老百姓難得吃到,傳播起來不夠給力。宰相油條這一有實力有故事的食物,明顯容易獲得民眾基礎,做法傳出去,只會推動食堂的名氣,使得開封府食堂無處不在。
宰相油條繼名滿汴京之後,又飛入萬家,那麼,關於它的來歷也會滿汴京,任何外地人來到這裡,吃到這個食物,問及來源,就都會聽到它是出自何方了。
甚至,隔一段時間,開封府就可以釋出一道菜譜。
這個廣告效應,是什麼都換不來的,也是為什麼雲雁回明明可以把配方賣給其他腳店,卻沒有這麼做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上看,雲雁回也的確是犧牲了自己的利益,造福了人群。不過對於雲雁回來說,錢是怎麼也賺不完的,成就感比較重要。
雲雁回的做法,果然將宰相油條和開封府食堂菜的名聲推動到了一個新的□□。
開封府貼了張佈告,是由少尹包拯親筆寫的,大意是近日開封府食堂菜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追捧,開封府上下也接收到大家希望吃到這些食物的心情了,作為一個服務百姓的地方,開封府願意把其中最負盛名的菜品之一油條的製作方法公佈出來,以饗萬民。
後面,就附著油條的詳細製作方法和注意事項,任人記錄。
這一行為令汴京百姓無不拍手慶賀,稱讚開封府的大方,紛紛去開封府外抄錄菜譜,人滿為患。
開封府張貼食堂菜譜,宰相油條飛入尋常百姓家,此事一時傳為美談,無形中也愈發拔高了開封府的名聲。
……
再說公孫策和雲雁回進了開封府衙後,一個專門輔佐包拯政務刑獄,一個則一心改革府衙後勤經濟,各有所成。
公孫策只見開源節流成效,雲雁回也不解包拯斷案理政的詳細,只隱約能將傳聞與自己所知的原著對上。
比如在包拯之前,入開封府告狀需要經由大門二門三門的人傳到大堂上,倘若不打點府吏,很可能狀紙都到不了府尹手上,此乃惡吏作祟,敗壞府治,莫怪時人說“衙門大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現在包拯上任後,便命令將開封府後門開啟,使百姓自由進來告狀。府衙是坐北朝南,包拯面對著北面的後門坐堂,因此被稱為“倒坐南衙”。
一日公孫策陪包拯審案之後,遇到了雲雁回,便告訴他,自己要下鄉辦事了。
開封府的管理地區包括了京師和京畿地區,唐宋有赤畿之說,京城治理的縣叫赤縣,京城旁的地方叫畿縣。開封府下有開封縣和祥符縣兩個赤縣,陳留、雍丘等十五個畿縣。
若是在汴京城內辦差還算悠閒,一日之內總趕得回來,若是到下轄縣裡,就說不定了,一下鄉可能得好幾天,路途勞累。
雲雁回見公孫策聽聞出城去祥符縣辦差,因二人算是開封府最熟的,於是跑到食堂給他打包了一堆方便攜帶不易腐壞的食物,“乾糧難吃,下面的飯菜也不好,還是多帶些吃的。”
公孫策啼笑皆非,“便是如此,這也太多了吧。”
“多嗎?不多了!出門在外哪比得在府裡?”雲雁回硬是把吃的都塞進公孫策的行囊。
公孫策只得扛著一堆吃的去祥符縣辦差。
過了幾日,雲雁回在和食堂的人一起探討新收的茄子該怎麼煮,忽聽人來報:“不得了,公孫先生回來了,帶了四個大胃漢,將中午的剩飯都吃完了,猶在喊餓!怕是餓死鬼投胎來的!”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