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總理問首都市長能不能代購他們機關食堂的油條,這算什麼水平?

開封府食堂的廚子已瘋。

雲雁回炒作食堂的計劃只有包拯、公孫策知道,廚子們可不知道,突然間那麼多外賣給朝廷各級官員也就罷了,最後連首相都出來了,這,難不成最後連官家都會吃到?

眾廚子不禁飄飄然幻想起來……

當然了,官家肯定不會需要代購,直接傳人進菜就行了。

雲雁回看著歡天喜地的廚子們,腦海裡都是包拯一言難盡的表情。

人家都來問了,還事先把代購費都打聽好了,你好意思不答應嗎?

據說,最開始是樞密院一位官員在吃油條,某日剛好與王芑邊聊邊吃,王芑帶的饅頭吃完了,那位還在吧唧吧唧吃得香噴噴的,王芑就不由自主老去看。

都是官場上的人精,還會不懂味嗎?這人當然就分了一根給王芑吃。

剛好這油條也是合了王芑的口味,竟叫他忍不住命人去買,結果沒買到,也沒代購到,聽了僕從稟報,方知內裡緣由。於是乎,厚著臉皮去找包拯代購了。

這事兒也是叫人醉了,要不是包拯為人忠厚,換了個人估計都要覺得王芑倚老賣老了。

饒是如此,王芑代購油條的事情也不脛而走,畢竟這年頭群臣對於首相的八卦還是很關注的。

八卦著八卦著,這被首相青睞的果子竟然多了個外號,叫“宰相油條”,還越傳越廣,人人都用這個名稱了——到了日後包拯也封相之後,油條的來歷更被傳說化,不過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宰相油條”也帶動開封府食堂在小範圍內走紅,開始有其他部門的藉機往開封府跑了,想圍觀並品嚐一下他們中午的伙食。

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啊。開封府的人簡直瘋魔,竟是將府衙內的花草一概罷了,種上蔬菜水果,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映著後面的紅牆碧瓦,巍巍宮殿,分外怪異。

一嚐了開封府食堂的飯菜,又是欣喜萬分,沒想到一個食堂,做出不少東京知名酒樓、腳店沒有的味道。比之待漏院中流行的代購早點,更要令人驚喜。

再一看,包拯還為其中一道菜提了字,乃是“難得糊塗”四個字。

凡是來此吃飯,吃了鴨糊塗的人,看了字無不說妙。

……

厚積薄發,到了蔬果開始陸續收穫,包拯又吩咐摘了一筐,送到宮中,給仁宗品嚐一下。仁宗還記得開封府要改造,如今看到結果了,便叫侍候的伴伴送蔬果去御膳房,中午品嚐。

這位陳伴伴與包拯有些交情,也知道現在的流行,便笑說現在開封府食堂的菜色頗為出名,不如叫他們再進幾道菜來。

仁宗怎知道此事,細問之後,果真欽點了鴨糊塗等菜,命開封府進菜。

陳伴伴去傳口諭,把開封府的廚子喜得差點暈過去,沒想到竟心想事成了。於是在雲雁回的監督之下,用上府裡種的菜,做了席面。

宰相油條、鴨糊塗、珍珠蝦球、香菇臺菜心和八寶飯,這些肯定是要有的。

其中,鴨糊塗稍有改良。

因為“難得糊塗”四個字伴隨鴨糊塗傳開,來吃鴨糊塗的都喜歡鑽研糊塗二字。雲雁回便也叫廚子把原料裡的山藥改成了芋頭,如此一來,鴨糊塗便更為濃稠,更為“糊塗”了,味道卻未變差,皆大歡喜。

幾道菜送進宮裡,仁宗一嘗,果非尋常,又聽說開封府官吏因此積極性大增,出勤率上升,但由於開封府開源節流,所以並未耗費錢,反倒賺了,遂大喜,將包拯和食堂都賞了一番。

聽說連官家都誇讚了食堂的菜,廚子欣喜若狂。

開封府官吏們也與有榮焉,吃飯更勤快了……)。

御口一開,傳揚出去,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食堂菜更是整個汴京範圍內名聲大振。

與太學食堂不同,開封府衙食堂的菜品有多樣在美食薈萃的汴京打出了名氣,從宰相油條、八寶飯、珍珠蝦球、鴨糊塗到後來雲雁回陸續開發的幾個招牌菜,都名揚汴京了。

只因開封府食堂與太學食堂一樣,都不對外開放,所以不知多少人求而不得,轉而找到了在開封府供職的官吏,希望他們從自己的份例裡撥出來賣給自己。

像這種事情,府衙也不限制,這本來就算是最終目的。

事蹟傳揚到大相國寺,大相國寺的一眾僧人都不禁面面相覷。

“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件事是雁哥兒辦的呢?”

“奇怪,雁哥兒不是去了天慶觀裡嗎?”

“對啊,如果是在天慶觀,怎麼插手得到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