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趙允初是為什麼啊?

趙允初早就發現了,和鄭凌掐的話,一點不能暴躁,要更柔弱一點,於是小白兔一樣說道:“我只是為雁哥兒高興,和家人住在一起,也有人照顧他了。”

鄭凌一身雞皮疙瘩都要掉下來了,趙允初越長大,向雁哥兒撒嬌賣痴的毛病好像反而越嚴重,明明論起武力來,他才是柔弱的那一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鄭凌不屑地說:“雁哥兒,你不會相信他吧?”

“我相信啊,”雲雁回早就習慣他們兩個對掐了,從小到大就沒歇過氣,“小初是我見過最單純善良的男孩。”

鄭凌:“………………”

鄭凌:“嘔…………”

鄭凌扶著桌子作嘔吐狀,單純善良能一見面就把人往天上扔嗎?也不看看他姓什麼,雁哥兒真是被貓屎糊了眼……

趙允初也有些呆愣的樣子,似乎沒有想到雲雁回會這麼說,耳朵紅通通的,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雲雁回的話,“雁,雁哥兒才是我見過最單純善良的男孩……”

雲雁回有些悵然,唉,沒有人懂他梗的寂寞呀!

鄭凌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最近雁哥兒的事蹟,他可是有所耳聞,順帶把以前也不知道的“侏儒”的故事也一併補了,不由得對這兩人表示佩服,一個比一個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

雲雁回正興高采烈地繼續策劃該怎麼整那些八卦他的流氓呢,忽然聽聞,包拯要出公差了。

前段時間公孫策下鄉查案,不但把開封府f4帶回來了,還撞破一件事。正是陳州有災,官家點了安樂侯龐昱前往賑災,誰想龐昱到了陳州非但不賑災,反而虧空賑銀,在陳州造花園搶民女以享樂。公孫策正是遇到了想上京控告的被害者家人,回來後便報給了包拯所知。

包拯也是暴脾氣,寫了奏摺送呈御前,痛陳官家選人不當,龐昱是國丈爺龐太師之子,官家選人,莫不是聽了后妃吹枕頭風?如今出了事,苦的卻是百姓了。

仁宗看得心情幾度變化,但是一想包拯也是為國為民,便乾脆加封包拯為龍圖閣學士,賜御札三道,命他去陳州查賑。

包拯把此事告訴了公孫策,公孫策便故意將“御札三道”曲解成“御鍘三刀”,製作了“龍頭鍘”“虎頭鍘”和“狗頭鍘”,分別鍘不同品級的人,包拯竟也欣然採納這個說法,並不怕得罪人。

後世曾有人質疑仁宗之“仁”,因為宋朝刑罰嚴厲,從仁宗一朝,凌遲變成了常刑,這與他平日的生活細節似乎大相徑庭,所以才說仁宗並不仁。

且不管仁宗如何“精分”,他在聽說包拯要做三口鍘刀震懾外官之後,滿口同意了,聽其便宜行事。

於是,包拯就要打好御鍘,帶著去陳州了。

雲雁回提前知道,自然不是因為還記得原著,而是公孫策叫他幫忙去找相熟的匠人,把御鍘打出來。

雲雁回作為地頭蛇,當然知道哪裡的工藝好,將圖紙拿去叫匠人做好了。包拯又吩咐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來使御鍘,可見是鐵了心若是陳州有事,就要用上的,而不僅僅是震懾。

為包拯送行之日,許多官員不請自來。

不止是因為要參觀御鍘,還因為送行宴在食堂擺的……

眾人看了御鍘,都覺得心裡發寒,畢竟他們之中有些人怕有被鍘之日,但也有的問心無愧,覺得做得好啊做得妙。

還得討論一番,此次包拯朝著安樂侯發難,叫許多人心裡直嘀咕,這包黑子做京官不到一年,怎麼像天天在食堂吃的都是豹子膽呢?

按理說,包拯當初科考的時候,是龐太師做的主考官,兩人還算師生呢!安樂侯是龐太師的兒子,包拯去查他,到底是自己人做給別人看的,還是真膽大包天?各人心裡都有一番心思。

包拯哪理會那麼多,只囑咐在家的官吏們要循例辦公,不可懈怠。

雲雁回因為早記得這龐太師的兒子似乎是個炮灰,所以一點也沒操心,光顧著前後忙活他們路上的口糧了,叫開封府f4各個揹著碩大的包袱出發。

公孫策拉著雲雁回囑託,“此次少尹去往陳州查賑,依我看,怕是有一番惡鬥,你在府裡要小心,倘若有什麼事,便躲大相國寺去。”

雲雁回拍拍公孫策的胸口,“先生放心,我哪有那麼膽小,絕對幫你們守好家!”

“……”公孫策被拍得差點咳血,“咳!咳!你,那你小心。”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