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該來的遲早會來(第2/3頁)
章節報錯
“嗯,怎麼個不同俗流?”瞭然頗為好奇,要知道,雁哥兒還沒這麼形容過人呢。
雲雁回:“您看看就知道了。”
他到外間把公孫策帶了進來,給雙方介紹:“這是我師父上了下然禪師,”因為他現在已經正式拜師,所以言語間便有所避諱,為示尊敬以上下稱,“這是公孫策公孫先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瞭然會相面,上下一看公孫策,便笑呵呵地道:“果然不同俗流。”
公孫策一聽,便誤會了,還真以為雲雁回之前是奉瞭然之命厚待自己,他正是落魄之時,得人看重,自然心中感激,一禮道:“不敢當,策不過一落第書生。”
瞭然請公孫策坐了,與他交談了一番,也確認了雲雁回的話。
公孫策正感激著瞭然,無意間看到他紙上寫的字,便指了指道:“請恕學生冒昧,方丈這是在計劃整頓寺中風氣?”
瞭然點了點頭,說道:“我大宋以前佛門歷經數次法難,到了開國之後,對佛門也多有約束。今時今日,我寺中僧人更是滿腦子經營生意,酒色財氣,我有意整頓,又怕矯枉過正,適得其反,正苦於尺度。”
瞭然說著,還看了一眼雲雁回,“唉,我這弟子抓的正是寺裡的經營,若叫他出主意,想必是出得了,卻叫他得罪了其他僧眾。”
雲雁回在一旁聽著,抬手拱了拱,“多謝師父放我一馬。”
公孫策聽了,自告奮勇道:“學生如今既在寺中供職,願為方丈分憂。”
瞭然心動,將自己草擬的條款給了公孫策,請他看看如何精確尺度。
公孫策過目一遍,然後不假思索提筆修改,改完之後再呈給瞭然。
瞭然看過之後,又給雲雁回。雲雁回接過看了看,連連點頭,“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寺院的世俗化與經營是大宋社會的趨勢,不可改變,一有了錢,很多事情又容易變質。所以要想改善寺內風氣,當然還是從根本入手。
建立一個僧人的信譽制度,凡是有過不良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的僧人,則要對其私自經營的行為加以制止,以觀後效。
按理說寺院做生意是寺院的集體收入,僧人是不能有私產的,也等於不能私自經商,可以說現在做生意的和尚其實都違反了戒律清規,如果寺院要抓,絕對站得住腳。
公孫策將這個度把握得也十分精準,不會太嚴苛,又不會讓人覺得不痛不癢,若是想繼續賺錢,那就要守好自己的道德品格。至於連錢都賺不到還想做壞和尚的,就更不必說了。
公孫策是個文人,將瞭然的文字梳理一遍後,十分精闢、精準地表達了含義。
雲雁回連連點頭,想了想制度清晰他日後也不會難做,寺裡可是給大家機會的,於是摸筆在後面又添了一條:該條例最終解釋權歸方丈所有。
公孫策和了然探頭看清楚了這一條,都指點著雲雁回失笑,三個人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親近起來了。
雲雁回又邀請公孫策一起在這裡吃飯,他今天正打算給瞭然做一頓齋飯,公孫策答應了,因今日從原住處過來,風塵沾身,便先去洗刷一下,換一身衣服。
公孫策回房整理時,雲雁回就和了然討論公孫策的表現。
瞭然極為欣賞公孫策,畢竟公孫策分分鐘就幫他解決了自己的心頭事,而且言談中也顯露出腹有詩書,“可惜了,公孫策如此大才,卻屢試不第。”
這也沒辦法,古來很多才子都是懷才不遇的,不是因為他們書讀得不夠好,而可能是因為與主考官乃至官家的口味、理念不一樣,畢竟國家科考是要選拔官員,這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生不逢時。
“是啊,還流落到出來做工,這兩個月忙完之後,不知道先生該如何。”雲雁回說道。
瞭然細想,說道:“雁哥兒,我看,待美食節結束後,我便修書一封,將其薦到開封府那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