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元宵同遊(第1/3頁)
章節報錯
元宵也是宋人重視的大節,到了元宵前後,處處張燈結綵,人人觀燈,大多聚集在大相國寺。
街市上空都拉著彩色的繩索,以懸掛“過街燈”,護城河上也有著“燈橋”,更有高達數十丈的“燈竿”。這些花燈的型別是千奇百怪,什麼材質、造型都有,發揮盡了時人的智慧。
歐陽修有首詩很出名,第一句便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元宵節時的燈火多到什麼地步呢?都把夜晚的汴京變得像白晝一樣了。
還有放煙火也是很重要的娛樂,這時候已經有很多種煙花了,大者可燃放上天空,青白色的賽月明,紫色如葡萄,五光十色,在汴京上空綻放。小者可以教孩童拿在手中,放起來有梨花、杏花、菊花等各種形狀,更是為汴京的夜晚增添了光芒。
雲雁回早答應了,若是雙宜學好菜了,元宵節帶她觀燈。
雙宜學白案倒是吃不死人,到十五那天,終於能蒸無餡饅頭了,而且因為手勁大,面和得好,還特別筋道。鄭蘋看到希望,也肯放她出去了。
元宵燈節歷時五日,十六晚,婦女們出去走百病。結伴遊街,走到城門,去摸門上的釘,寓意就是消除百病。同時,打扮漂亮的婦女們一起逛街,也是展現風姿的時候。
所以正月十六晚,雲雁回家是分頭行動的,鄭蘋去走百病,傅雲灃要帶小寶去看百戲,雲雁回則帶雙宜看花燈去。
元宵這五日的燈,有首詩一一形容過,說頭一日,十三那晚的燈是“新放華燈連九陌”,十四夜為“燈火漸比夜來饒”,十五夜為“九衢燈燭上熏天”,十六夜為“次第看燈俗舊傳”,十七夜最後一日,燈都該燒燬了,便是“試看燒燈如白日”。
即是說,今日除了有舊俗走百病,其實是最後一日觀燈的好時候了。
雲雁迴帶著雙宜去燈市,只看處處燈火通亮,為雙宜選了盞蓮花燈提在手中。這是竹劈開又以麻繩系稍,彎成蓮瓣的形狀,糊上紙,點好燈,旁邊還插了蒲棒草、節節花等作為裝飾。
雙宜也就這些時候有少女心了,看今年研究出來的新燈,笑逐顏開。
雲雁回雖然年紀比她小,但氣質要成熟多了,兩人走在一起,不知道內情的人倒會以為是一對般配的小情侶,投來豔羨的目光。
而相識的人,便知道了,是姐弟倆同遊。
……
今日大相國寺九子母殿並東西塔院,都點滿了燈燭,更有許多樂棚。
實際上,最大的棚子是皇家的,每年元宵,皇族宗室百官群臣會親臨大相國寺觀燈,與民同樂。今日已經是十六,官家來過一日,今晚不會來了,但是棚子肯定還是在,其他宗室貴人會用。
雲雁回正在想呢,這樣的日子,不知道趙允初會不會來。這些年多數時候他家都是避讓的,畢竟王爺“有病”,王妃來過一兩次,若是來了便會帶上趙允初。
這麼一想,趙允初還真就出現了。
元宵人多,雲雁回聽到有人喊自己,驀然回首,便看到人群中趙允初的笑臉。兩人一對上視線,雲雁回對他招招手。
趙允初費了些勁才從人群中鑽過來,身後還跟著個小廝。這時方能看到,他手裡還提了盞羊皮燈,想來剛才費勁是要護著燈。
這薄薄的羊皮鏤刻了三國人物戲,裡面的光柔柔映出來,使得圖案分明,是很費工夫的燈。
雙宜一看趙允初,卻是打趣道:“你來還我們雁哥兒的圍脖?”
大年初一時雲雁回把圍脖和傘借給了趙允初,但是他一直沒時間到雲雁回家還,所以雙宜有此一說。
那圍脖現在正在趙允初脖子上掛著,他摸了摸說道:“是吧,傘就忘帶了。”
“算了吧,一把傘而已。”雲雁回擺了擺手,“你前兩日來了嗎?王妃呢?”
“我娘沒來,前兩日我也都沒來,今年我家還是不觀燈,我是自己出來的。”趙允初說道,“沒想到一來就看到雁哥兒了,真是有緣。”
雲雁回輕鬆地道:“那就同遊吧。”
雙宜含笑不語,有緣個啥啊,元宵大相國寺全是人,偏你一下能從人群裡認出雁哥兒來,真是強行有緣。
小廝在前面開路,三人並排走著賞燈。
趙允初問:“雁哥兒,怎不見你手中提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