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大家淡定一下。”記者顯然習慣了這個場景,從懷裡先是掏出工作證,給大家看了個清楚,上面還寫著他的名字:蔡維。

——聽說,前段時間開封府抓了好幾個假裝記者騙吃騙喝的無賴,自那以後《東京日報》就有了規定,一定要隨身攜帶工作證,在採訪前出示,無論採訪物件有沒有要求看。

這工作證的辨別方式,也在報紙上刊登過。

出示過工作證後,蔡維又從隨身口袋裡掏出了筆墨紙,開始一邊提問一邊記敘,同時心裡有點傷感。

唉,翰林院和御史臺出天才的機率太高了,他好多同事出去採訪根本不用帶紙筆,心記就行了。

“你們都是來看比賽的?什麼時辰就來排隊了?”

“最遠有住在哪裡的?您幾點起床?”

“各位喜歡哪一隊?有特別喜歡的隊員嗎?”

蔡維詢問了一通,記下了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回答。這個時候,旁邊已經圍了很多人了,全都屏息凝視,看蔡維問問題,或是驚歎一下他下筆的速度。

最後,蔡維又問了他們的名字,這個行為頓時又引發了一陣騷動。

吳義郎激動地說:“我們會上《東京日報》嗎?”

蔡維笑呵呵地道:“我也說不定呢,倘若我們主編透過了我的稿子,那你們便能在下一期的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了。”

前面那個倘若顯然被忽略了,大家一陣歡呼。

吳小郎也興奮地拽著阿爹,幻想著報道中也出現自己的名字。他的同學有一次在學堂,代表大家接受了採訪,到現在走路下巴還是抬得高高的呢。

.

雲雁回手裡捧著一包果子,踮腳張望了一下——今日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和趙允初結伴來的,剛才不過是去買點看比賽時的零食,剛回來後就被人潮淹沒,找不到趙允初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今日這場比賽,是兩支熱門蹴鞠隊的比賽,一方是某個宗室府上的私人蹴鞠隊,另一方,則是民間的草根蹴鞠隊,隊員竟然是一群擺攤的小販,所以隊名也很粗暴地就叫做“斜街隊”。

因為已經賽過好些場,所以兩者都有了支持者。但是,後者的支持者顯然比較多,光是看看今日現場就知道了——多數人拿著的都是斜街隊的應援物。

什麼印了口號的旗子、綁帶之類的,都在周邊有售賣點……

畢竟斜街隊員都是平民,更讓汴京百姓,尤其是斜街那一塊兒的,有認同感。眼看著斜街隊一步步走下來,到現在已經是最後幾場決定性的賽事了,讓他們很有養成的快意,也更加激動了。

“雲師?”人山人海里,有人拍了雲雁回的肩膀一下。

雲雁迴轉身一看,原來是《東京日報》的記者,“小蔡啊,就你一個人來採訪嗎?”

蔡維靦腆地道:“還有兩位同僚呢,我們負責不同的部分,他們正在採訪蹴鞠隊,我在採訪觀眾,您在這兒等人嗎?”

“我等趙允初啊,和他走散了。”雲雁回無奈地道。

“今日來的人的確是太多了。”蔡維想到自己擠得差點掉了鞋,也是心有餘悸。

雲雁回看他臉色,還有鼓鼓囊囊裝滿了稿紙的包袱,說道:“你應該挺累的吧?忙過選拔賽就好了,聯賽正常賽程沒這麼緊湊。”

“雖然累,但是也很開心呢。”蔡維想到,在選拔賽開辦之前,他所在的部分都不是很受關注。但在選拔賽開辦後,關注度就水漲船高了。

不知道為什麼,一瞬間,好像所有人都在關注蹴鞠聯賽了!好幾個蹴鞠隊,都一夜成名,尤其是那些草根隊伍,他們之中有民間藝人,有商販走卒。

但是一夜之間,就從一名不文,他們變成了汴京城內的大名人,被無數人追捧。

這都是蔡維親眼目睹的,讓他心中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