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出出氣(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風仔細看了好幾眼,確定自己看到的沒錯。
實話說,看著眼前的新菜品名字,秦風實在是無語到了極點。
眼前這玩意兒,的確是算得上特色小吃,可是……
稱之為藥膳就有點過分了吧?
這玩意兒還有藥膳功效?
【系統】:要麼說沒文化真可怕,宿主,建議你沒事兒多看看書,別老想著什麼魚水之歡
秦風老臉一紅,翻著白眼兒回懟道:“去去去,誰天天想著那玩意兒?還有,你別岔開話題哈,我倒是想聽聽,這神級冰糖葫蘆怎麼就算是藥膳小吃了,撐死也就有個開胃功能吧?”
是的,沒錯。
系統口中所謂的華夏特色藥膳小吃,其實就是冰糖葫蘆!
實話說,當秦風看到冰糖葫蘆這四個字的時候,腦袋也是完全懵的。
冰糖葫蘆這玩意兒他當然不陌生。
冰糖葫蘆又叫做糖葫蘆,在東北地區叫做糖梨膏,在津門被叫做糖墩兒,放在徽省那邊,又有叫做糖球的叫法。
糖葫蘆的叫法雖然繁多,但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東西。
冰糖葫蘆之所以會帶上冰這個字兒,就是因為正兒八經的冰糖葫蘆是在冬天產出跟食用的。
最原始的時候,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然後蘸上麥芽糖稀,這時候再拿到寒風凜冽的冬日戶外,糖稀遇到凜冽寒風會迅速變硬,這就是冬天常見的小吃,冰糖葫蘆。
真說起來,冰糖葫蘆在宋朝年間就已經有了最原始的做法,《燕京歲時記》中就有記載這麼一句話: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
相傳,這冰糖葫蘆甚至還與南宋光宗皇帝有關。
宋光宗,名趙敦,是宋孝宗趙昚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87年10月受宋孝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紹熙”。
在紹熙年間,宋光宗最寵愛的黃貴妃患病,整日面黃肌瘦,不想吃飯,皇宮裡的御醫用了許多貴重的藥品,可是依然沒有任何效果。
眼看著自己心愛的妃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瘦弱,光宗皇帝氣的是大罵御醫們是廢物,甚至還有幾個御醫就是因為這事兒而被砍了頭。
看這皇宮裡的御醫沒什麼用,光宗皇帝實在是沒辦法,只好貼皇榜到民間招納良醫,不久之後,有個江湖郎中揭了皇榜。
可誰知,這郎中給黃貴妃診脈之後,卻是淡淡說道:“貴妃的病,只不過是小事兒罷了,只需要用冰糖和山楂果煎熬在一起,每頓飯前吃上七八顆,用不了幾天,保管食慾大開,身體日漸健朗。”
這江湖郎中的話一出來,光宗皇帝那是頗為驚訝,因為就連宮裡的御醫都是束手無策的,肯定不會是小病啊!
怎麼在這郎中嘴裡,卻是變得如此小兒科呢?
不光是宋光宗不信,所有的大臣,乃至宮女也都不相信。
但眼下,也沒有可用之人,宋光宗只能安排御膳房照著這位江湖郎中的法子來做。
可是誰都沒想到,黃貴妃照著這樣的方法,接連吃了兩三天之後,食慾大開,能吃能喝,伴隨著各種營養補充到體內,身體也是日漸硬朗了起來。
不到一個禮拜,黃貴妃整個人生龍活虎,看著根本就沒有任何毛病!
這就讓光宗皇帝驚喜不已,又是各種賞賜,又是各種大肆宣揚。
這樣吃法,漸漸的便流傳到了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