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一首《一無所有》,真是驚豔了現場所有的人,聽說他還要唱搖滾,臺下的每個觀眾都感到非常興奮。

就連那些之前出去“避難”的人,在聽說吳良重回舞臺之後,也漸漸地走了回來。

這些人的回歸,讓鐘永溯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了,他總算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唱排行榜上的冠軍單曲,哪怕是個酒吧駐唱,都能贏得一片掌聲,但真正的好歌手,是要把每一首歌都唱出自己的味道,哪怕它原本並不是多麼出色的歌曲。

或者還有一種,就是像吳良那樣,能夠自己寫出更好的歌曲。

一想到吳良,他的心裡反而沒有之前那麼憎恨了,從聽完吳良的《一無所有》之後,他就整個人陷入了迷茫的狀態。

為什麼明明不是他喜歡的那種型別,但是這首歌在他聽來,卻同樣出色?

是因為吳良的編曲做的太好,還是因為他真的唱得太好?

為什麼我會突然升起一種技不如人的感覺?

鐘永溯站在那裡,既沒有離開,也沒有返回座位,他完全陷入了沉思。

直到一陣激昂的音樂聲將他從迷茫中喚醒。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

他的名字就叫灕江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

他的名字就叫紅河”

這歌聲,將鐘永溯驚呆了。

這……就是他說的嘻哈搖滾?

嘻哈搖滾是什麼,鐘永溯當然知道,他不僅知道,而且自己也很喜歡。

嘻哈是誕生於米國貧民區的一種街頭文化,它首先在紐約市北部的布朗克朗斯區的非裔和拉丁裔青年之間興起,隨後以極快的速度席捲米國,並且擴充套件到全球。

嘻哈本身並不是一種音樂型別,而是一種文化精神,它代表的是自由、開放、批判,以及自我,因為它經常會用hiphop作為載體,所以人們又常常把嘻哈跟說唱捆綁在一起,認為嘻哈就是說唱,說唱就代表了嘻哈。

而嘻哈搖滾,正是借鑒了這種文化精神,在搖滾音唱的因子,讓搖滾樂變得更時尚,更開放,更具有街頭文化的氣息,所以它跟傳統的搖滾樂比起來,口味沒有那麼重,但卻更受普通人的喜歡。

它可以被稱為是“輕量級”的搖滾。

可即使是再輕量級的搖滾,也不會用搖滾樂的形式來唱愛國的歌曲啊?

這種充滿了“正能量”以及“愛國情懷”的歌曲,難道不應該用專門的紅歌來表達嗎?

為什麼他竟然能用搖滾的形式,唱出“紅歌”的感覺?

這一瞬間,鐘永溯覺得自己的世界觀完全被顛覆了!

這還是他印象中充滿了批判精神,帶著聲嘶力竭的嘶吼,又或者是歇斯底裡的吶喊的搖滾樂嗎?

這完全是離經叛道,是對搖滾精神的背叛!

可是令鐘永溯感到絕望的是,他周圍的人,似乎還挺喜歡這首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