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無藝見莫仲卿發怔,也頗為詫異道:“你身為祁彥之徒弟就不曾聽他提過有關建木之事?”

“難道就是眼前這顆不老松?家師不曾親口告訴我有關建木的事情,但那《鑒玄錄》上卻有提及,我當時以為神話杜撰,所以不曾細細翻看,不過這又與還魂花有何幹系?”

曲無藝有意無意地望了他一眼,道:“這顆不老松可以說是建木也可以說不是,但若這顆不老松枯死了,那建木也就離死不遠了,而現在那股汙濁煞氣一直侵染著建木,只要建木一死,三界便會頃刻枯萎崩坍,你的朋友,親人,均都會被煞氣侵染,變得和今日那些狼人一樣瘋狂。”

“嗯?”

莫仲卿聽曲無藝這般一說,心中頓時一個激靈,霍然轉身道:“當真?”

曲無藝頷首道:“千真萬確……”

說著曲無藝便將關於這建木的一段隱秘娓娓道來。

原來,鴻蒙之初世間本無三界六道之分,眾生亦是共處一處。當時天地混沌,濁者下降,清者上升,凡人,妖族乃至眾多有形之物便淪為最為孱弱的一族,而那些無形體束縛的神靈自恃其能常常混戰不休,攪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寧,致使生靈塗炭,死傷無數,首當其沖的便是凡人,妖族這類有形之體。

彼時,有神靈名曰太昊憫眾生悽苦,終是力排眾議在天地之間立起一方神樹名曰建木。將凡人,妖族一一收納當中,又將建木樹枝層層分界,從上至下,一曰天界,一曰人界,一曰地界,又分二十八重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至此三界眾生各自偏安一隅,各司其職,從此天地少有紛爭。

太昊又得見凡人、妖族壽命極短,常常朝生暮死魂飛魄散,是以在建木樹幹之中建造六道輪回之所,使得凡人妖族這些有形之體在肉體消亡之後魂魄遁入地界能再世為人,又傳下秘法使凡人與妖族透過修行終脫六道輪回得窺天界。至此,三界六道秩序井然,建木得以屹立天地千年。

彼時,亦有仙靈不服管束,非但不願在建木中居住,更加見不得建木獨大,紛紛聯合起來進攻建木,攪得天地不寧,人神共憤,太昊見不得這些仙靈繼續肆意破壞,終究一怒之下與眾神開戰。然而戰爭從未有過贏家,太昊雖聯合旗下眾神趕走了敵對勢力,可各方神力早已波及建木,致使建木枝斷葉落,一度處於凋敝之中,而其中三界眾生徒遭牽連,死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最終太昊與旗下眾神以殘存的神力共同修複建木,又以本源之力令建木枯木回春,隨後將其封印起來,與世隔絕,摒除木外神靈入侵。但誰知太昊做的這些只是防患於外,而對建木內産生的隱患卻毫無準備,加之木外神靈摧毀建木之心不死,日日瞅著建木內部的變化伺機而動,在經歷千年後還是給他們等來了機會。

人族與妖族的紛爭便是他們的機會,木外神靈發現二族共有著好鬥、爭利,貪婪的本性,更察覺到,他們只求眼前利弊,毫無信仰可言,不知有太昊才有今日的他們。

更加發現只要毀了這些建木生靈,建木就會自行枯萎,所以毀了木上生靈就等於毀了一切。這些發現讓木外神靈欣喜若狂,蠢蠢欲動。他們“真身”雖不得進入建木之內,可卻透過神念來感知二族之中天資聰穎之輩,分別向這些“強者”許以重諾,蠱惑人心,至此二族在人界的紛爭終是愈演愈烈,年年徵戰不休。

直到三百年前,祁彥之透過建木上的濁氣察覺到了其中異象。這才毅然離開建木之土,輾轉人間惹得人、妖一場大戰,大戰過後妖族殘餘勢力無處可去,祁彥之終是不忍將其滅族遂回到建木與曲無藝和霄牧聯手開啟了建木之土來接納眾妖族進入,而現在所謂的妖界便是原來的建木之土。

彼時、曲無藝與霄牧曾力勸祁彥之留在建木之土不要再涉足人間,可祁彥之卻是為了一個女子不聽勸阻甚至自那以後便不曾回來過。而現在這不老松上濁氣又生,可見那木外神靈死性不改已然在暗中捲土重來。

曲無藝一席話令莫仲卿難以悉數消化,他仔仔細細思前想後,終是謹慎回言道:“仙子的意思是,這不老松是整個建木的縮影,我們所處的建木但有絲毫變化皆會反應在這顆不老松上?”

曲無藝頷首道:“不錯。”

莫仲卿又道:“所以,曲仙子是要在下取得還魂花後將此事一併告知家師?”

“正是、這也是我和霄牧聞聽你是那人徒兒便帶你來此的目的。”

莫仲卿正色道:“既如此,那敢問仙子為何不能離開建木?難道是礙於天條?為何家師能反了天條,獨二位不能?”